孩兒媽說:快中考了,孩子每天復習那么辛苦,要不要給他買些補品吃?孩兒爸說:孩子最近學習壓力太大,我該怎么幫他減壓呢?……中考日益臨近,學生們都已進入緊張備考階段,此刻我們的家長也沒閑著,家里家外忙活起來,想助力孩子中考。
可是,到底應該怎么做?做什么?
出場名師:葉琳,阜陽九中英語教研組組長,阜陽市優秀教師,阜陽市骨干教師,國家級心理咨詢師。
七個減分行為
1、過分嘮叨。尤其是當母親的,總是不放心,一句話恨不得說上八遍,“考試了嗎?上課聽懂了嗎?”“怎么又看電視?這樣還能上重點嗎?”……
本來孩子復習緊張,情緒不太穩定,父母無休止的嘮叨,更容易誘發不良情緒。這種督促不但于事無補,還容易傷害感情。
父母一定要克制自己,少說多做。孩子不想聽你講話,不妨變換形式,比如寫個紙條放到書桌上。
2、物質獎勵。為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些家長喜歡用獎賞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比如,“考得好,給你買筆記本電腦”、“考上重點班,帶你到國外玩”,其實這些并不能起到什么實質促進作用,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負擔,怕考不好受到懲罰。
3、言語威脅。有些家長為了促使孩子努力而制造壓力,“考砸了,我們就不管你了”、“考不上重點高中,你這一輩子就完了”……諸如此類的話,會使孩子產生對中考的擔憂和恐懼心理,不利于考試的發揮。
4、榜樣比較。“你看你表姐多爭氣,考上了重點高中”、“某某多爭氣,一模又是全年級前十名”……有些家長為了激發孩子奮進,總是樹立很多榜樣,但這些看似激勵的話,卻對孩子沒有促進作用,反而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
越拿孩子的不足跟別人比,他就越覺得高不可攀,越自卑氣餒。正確的做法是,多過程比較,少成績比較,多和自己比,和過去比,和同等水平的比。
5、過度保護。考前,不少家長把孩子重點保護起來,全家人都圍著孩子轉,甚至請假在家照顧孩子,把起居生活大包大攬起來,這反而會增加孩子的不安,一種到了中考如臨大敵的感覺,還增加心理負擔,不利于以一顆平常心面對中考。
6、過多干涉。看到孩子不抓緊學習就著急,特想幫助孩子提高分數,有些家長喜歡對孩子的時間進行規劃,不準這么做,必須那樣做,可是效果適得其反。一位學生說,一舉一動好似受監視,這樣很壓抑,爸爸的方法不適合我等。
家長可以適度幫助,但不要干涉太多。7、期望過高。家長對孩子有期望,但要建立在孩子的真實水平上,不要給孩子規定必須考上什么學校,最好不要過多談論。引導孩子把關注的焦點從考試結果轉移到學習過程中來,告訴孩子只要踏實過完這一個月就行,這樣孩子沒有負擔就能輕裝上陣。
四個“須知”
1、知道中考有關信息,孩子忙于緊張的學習,家長要多服務,發揮家長閱歷多、交際廣的優勢,幫助孩子搜集有關信息,經過篩選,把有用的信息提供給孩子。
2、知道孩子的復習全程安排,了解學校復習進度。
3、知道年級主任、班主任、任課老師的情況,及時和老師溝通。
4、知道孩子的學習情況。復習階段考試較多,可以通過老師,關注孩子的成績,還要知道他(她)的交友、學習狀態等。
四個“幫助”
1、幫助孩子營造適宜的家庭環境。準備參加中考的孩子,最怕的不是自己的學習,而是家庭的氛圍。在一個冷戰沉悶的家庭,孩子即便擁有最好的物質條件,都會感到身心的壓抑疲憊,導致情緒沮喪低落,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聰明的家長要努力為孩子創造一種寧靜和睦、緊張有序的家庭氛圍。讓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感受到父母對他真摯的愛,無任何心理壓力地投入人生的第一場真正較量。
2、幫助孩子改掉不良習慣。有些毛病看起來很小,卻往往會在關鍵時刻置人于難處。如逢考緊張、粗心大意、心情急躁、盲目悲觀等。有些孩子平日成績很好,一臨大考就亂了方寸,總犯一些剛交卷就后悔的低級錯誤。
良好心態的培養,在考試前尤其關鍵,家長們可考慮在此方面多下點功夫。
3、幫助孩子準確定位。如果發現孩子比較緊張時,最好的辦法是實事求是地為他分析所面臨的情況。因為,并不一定是成績好特別有把握,才會不緊張。如果能夠幫助孩子準確定位,同樣也能夠擺正心態,消減緊張。
例如150分的數學卷,考生平時分數在130分左右,那么就把這個分數作為一個自我目標。發現不會做的題目時,就可以告訴自己,本來就有20分的題目不會,不必過分緊張。
4、幫助孩子調整心態。不用多嘮叨他的學習,適度關心和鼓勵就行。同時,考試日子越來越臨近,神經也越來越緊繃,這時候覺得自己開始小緊張了,其實是好狀態,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