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偏科,家長起著和老師同樣或更重要的作用。孩子偏科,家長應(yīng)正確看待,家長必須針對孩子自身情況,和孩子一起分析偏科的原因。
對于世界觀正在形成的初中生,特別是初中低年級學生來說,說教往往收效甚微,如何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才是關(guān)鍵。
首先,不能讓孩子產(chǎn)生對偏科的認同心理。
剛上初中的孩子大多處在興趣大于毅力的階段。對自己在個別科目上存在的問題,不善于總結(jié),長此以往,越積越多。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如果出現(xiàn)某科作業(yè)較慢,錯誤較多,馬馬虎虎,可能就是偏科的初始表現(xiàn)。再從孩子的卷面分析,就可以判定是不是出現(xiàn)了暫時性偏科。家長首先要幫孩子找出原因,要注意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該科的課堂情況,防止出現(xiàn)實質(zhì)性偏科。
其次,家長可以從孩子喜歡的學科入手。
讓孩子知道各門學科的關(guān)系,認清偏科的危害性,特別是對學習成績的影響。這往往是孩子最看重的。進而克服不愛學偏科科目的畏難情緒。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偏科是暫時性的,偏科不可怕,怕的是失去了學習這門科的興趣和自信心。
在此,要鼓勵孩子在弱勢科目上的點滴進步,如課堂發(fā)言,讀書筆記等等。引導孩子主動去接觸弱勢學科,加強對弱勢學科的日常學習。也可以從相關(guān)學科中找出突破點,進而帶動弱勢學科的提高。
家長如何幫孩子走出偏科的困境?
偏科是孩子學習過程的普遍現(xiàn)象,也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由于學習偏科,許多孩子常常無可奈何地輸在考試的水平線下,這既讓孩子本人倍感煩惱,也讓家長擔心不已。
盡管想盡了各種方法,比如說給孩子補課、進強化班訓練等,依然沒什么成效。實際上,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不同,學習環(huán)境不同,學習方法不同,產(chǎn)生偏科的原因各不相同。對癥下藥,才能有效防止和根治。
作為家長,首先應(yīng)該搞清楚孩子偏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有關(guān)教育心理學專家分析指出,形成偏科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隨著孩子心理和生理因素的成長,與孩子相處的家長、老師以及孩子接觸的媒體和書籍的影響等,都會使孩子對某一學科產(chǎn)生偏好或厭倦的心理,進而逐漸形成偏科現(xiàn)象。
有的孩子從小就喜歡閱讀,語言能力較強,加上小學時強化的寫作訓練,因此,造成孩子對語文這一學科的情有獨鐘;有的孩子頭腦反應(yīng)迅速,對理科問題解決起來輕松自如,而對于需要大量背誦和書寫的文科則感到枯燥無味;還有的孩子是因為所教科目的任課老師的不滿意,進而影響到聽課態(tài)度,從而最終導致偏科。
孩子學習偏科,在學習態(tài)度上也有不同的表現(xiàn)。有的孩子對某一科目不感興趣,因此用在上邊時間就少,而且上課時也不會好好聽講,老師留下的作業(yè)也是瞎糊弄;而在感興趣的科目上則會花費很多工夫,進而造成不同科目成績上的差異。還有的孩子對某個科目總是學不好,久而久之就對其產(chǎn)生了恐懼和排斥心理,那一科目的成績也就越來越差。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