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旬殤月浣淚面,歲歲桂華渲斷腸。何消嬋娟牽鄉思,愁意足矣蕭笛漾。
——題記
月之美,重于潔白皎皎,輕于殘弦淡眉。
圓潤,乃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期愿;殘月,則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落寂。
殘月何故只添憂?
中秋佳節之夜,木樨本已蕩涼意,若無明朗之月相伴,即便闔家團圓,亦無欣喜之情。若明月月當空,木樨之凄迷反蒙上歸屬之感,即便孑身他鄉,瞳映之月,亦能打撈起鵝黃月色。
反而言之,若無木樨凄凄傍殘月,殘月唯與疏星相輔相成,就一抹清幽閑適,若木樨索繞殘月,殘月則訴盡離殤,嘆人生情愫薄意,引人愁淚浣溪沙。
滿月,寓團圓之美;殘月,傾離鄉之愁,兩者孰輕孰重?
滿月輕于殘月?笑言罷了。滿月重于殘月?此言亦差矣。兩者,無輕重之分,若無殘月,何者托殘月,使其閑適?
故而,月之交替乃平庸之事,無須重視或傾慕,滿月可謳歌,殘月亦可賦畫,若染木樨之彩就如“畫中有詩”之鏡。
月之美,潔白皎皎,殘弦淡眉,甚美。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