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5-14 14:07:40
地理復習策略和方法
我們復習中國地理時應該首先作為基礎部分,要把有關的省區弄懂,比如說各省的名稱、簡稱,把他們落實到地圖上。第二,自然地理部分,我國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這些重要的地形所在的位置,就是經緯度,和對應的它的地形的特點,和它所對應的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比如說青藏高原上有什么河流和山脈,還有一些人文地理事物,比如說城市和工業,要落實到地圖上。然后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把中國一些大河,比如說長江、黃河、珠江這些領域,三大河的領域,有關的自然和人文的綜合復習。還有就是重要的地理界限。
為了抓住和熱點相對應,開發西部搞好,請同學們把西部的范圍位置搞清楚,西部的位置,有可能整體的考你,有可能是局部的考你。那么,局部地區,比如象云南、貴州西部,四川、重慶西部,陜西、甘肅、寧夏西部,這么分小塊的復習,既復習整體的西部,也復習我剛才說的每個省,這樣來復習,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工程,重要的鐵路,工業、氣侯都要復習一下。
另外,考試時有可能考中國和國外結合的地方,比如說云南省、廣西和北部灣、云南、廣西、海南和越南北部灣這一塊,或者說東南亞結合的考,或者是東北亞、黑龍江、吉林、遼寧和朝鮮半島、俄羅斯、日本,別光限定在國內,也可能將中國和國外的相鄰部分進行切入考試。所以,復習中國的地理,一定要整體的掌握各要素的情況,比如說中國的氣侯和中國的工業,還要注意區域性的,局部地區的問題。
另外,中國地理還有前面提到的大工程和熱點的知識,更要關照一下。
筆者建議學生注意“回歸”課本,落實下面五個“回看”。
一、回看教材
對照地理教材的目錄,逐章逐節進行有序回憶,使書本知識在腦海中作一次全面再現。再對照考試說明中列出的考試范圍,檢查自己對書本知識掌握的情況,逐點進行具體回顧,對要求了解的內容能否復述“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對要求理解的內容,能否說明“為什么”;對要求掌握的內容,能否懂得“應用”。要特別注意,課本中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在試題中是如何體現的,以便掌握解題思路。例如:分析區位因素都要從自然、社會經濟、技術方面著手;闡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多少、水位變化、含沙量、結冰期等。
二、回看地圖
地圖集地理知識、原理、規律以及考核形式于一身,掌握了圖就把握了地理脈絡。從心理學講,圖形又比文字好記,回頭看看地圖,把地理分布、地理規律都落實在地圖上。可以說是地理學科最好的復習方法。
如:復習中國地理,可看的地圖有: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氣溫、降水量)、中國水系圖、中國資源圖(森林、礦產、水能、旅游資源等)、中國農作物分布圖、中國工業分布圖、中國人口、民族、城市、商業中心圖、中國交通圖、中國自然保護區圖等。逐一看圖、記圖,甚至畫圖,中國地理的基本知識就掌握了。
此外,回頭看看所練的各種與圖有關的考題類型。如:地理景觀圖、地形剖面圖、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漫畫圖、地理數據圖、地理結構圖、地理等值線圖等。熟悉這些圖形在試題中的特點和解法,是考好地理所必需的。
三、回看解題方法
要讓學生熟悉常見的地理試題不同的解題方法,如圖示法、排除法、推理法、討論法、極端假設法等,解決如下幾個問題:如何準確、全面、快捷審透試題?如何挖掘題意,抓準立意與情境設問之間的內在聯系?如何使答題規范優化?題干信息的有效選擇與轉化技巧之所在?各種試題應答策略?解題程序與拓展的思維遞進。講解時應著眼于知識點的剖析和整理,告訴學生怎樣運用已有的知識,怎樣發現解題條件(隱含的和明顯的),利用條件用何種思路、方法解題。
四、回看解題錯誤
學習過程的實質就是與疑難、錯誤作斗爭的過程,化解疑難和改進錯誤的多少決定著學習進步的快慢。考前有針對性看看學習過程中的錯誤,如看過去考卷中錯解的題,分清錯誤類型(知識型、方法型、能力型、心理型)以及近年 試題的錯解分析等,分析導致失誤主要原因,可以增強防范意識,減少失誤,避蹈覆轍。
五、回看社會熱點
地理學科的區域性、實踐性和綜合性,使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及熱點區域命題成為高考的主旋律,同時也是跨學科綜合試題的切入點。所以,有必要回頭看看一年來的“新聞”。諸如:(1)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等。(2)國內外重大經濟建設項目的開工和竣工。(3)國內外嚴重的自然災害,如洪澇、地震等。(4)國內外新開辟的自然保護區和旅游勝地,如我國西南的“三江并流”自然保護區等。(5)地學新理論、新探索,如城市發展動向以及對工業、農業、交通、商業變化的影響;中國北極科學考察、“神舟”載人飛船成功地發射和回收。(6)人類面臨的資源、人口、環境問題的新發展。
但不能一味追逐熱點,忽視地理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及有解題中的運用;忽視地圖在試題中的作用及特點;忽視解題方法或技巧的總結;忽視對薄弱環節的杏查漏補缺。
考試大綱復習指導之世界地理
備考 地理復習資料指導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