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5-15 19:52:40
“海南擁有全國一流的環境,城市要建設,農村要發展,環境要保護,有必要將全省作為一個整體的地理單元,當作一個‘大城市’進行統一規劃,注重統籌兼顧,進一步促進海南城鄉、區域、社會經濟、人與自然和諧協調發展。”海南省決策者慧眼遠慮,在全國率先進行省域城鄉總體規劃編制。
2003年,海南省建設廳開始組織編制《海南城鄉總體規劃》,這一沒有先例的規劃創新,受到了建設部的高度重視,被列為建設部2005年軟科學研究項目。2005年,該規劃通過了海南省城鄉規劃委員會審定,并獲得省政府的批準。
空間布局新穎 全島為一城
海南城鄉總體規劃從全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合理分工的角度出發,按照海南自然地理特征、資源條件和歷史淵源等因素,確定海南城鄉發展的空間結構是:“一個生態綠心、兩條產業經濟發展軸、五大空間節點、一個半小時生活圈”,全島形成一個“大城市”的架構,打破傳統的城鄉二元結構。
一個生態綠心是指山區圈層的中部山地自然保護區域。這是海南島主要江河發源地,是重要水源涵蓄和水土保持的重點預防保護區,發育并保存著我國最大面積的熱帶雨林及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生物種類繁多,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最具價值和最有潛力的地區之一。
兩條產業經濟發展軸:東部旅游經濟地區將打造成國際知名的熱帶濱海休閑度假勝地;西部工業經濟發展軸從?诘綐窎|九所的西部沿海地區,重點建設工業產業園區,形成工業經濟發展軸。
五大空間節點是指以5個城市(?、三亞、博鰲—瓊海、洋浦—儋州、東方)為重要空間發展點,形成集聚型、據點式開發。各重要節點之間以及其他節點之間建立高速通道連接(高速公路、軌道交通等),不僅建立便捷的產業聯系條件,更建立全省“一個半小時生活圈”概念,使全省各城市、各大開發區、各旅游度假區之間的空間聯系都可以在一個半小時左右到達。
產業結構清晰 全省一盤棋
海南擁有全國惟一的熱帶海岸,擁有豐富的熱帶農業資源和海洋石油天然氣資源。依托資源優勢,海南規劃建立富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集群,包括以熱帶高效農業和海洋漁業為特色的第一產業,以海洋資源開發型工業為主體的第二產業,以海濱度假旅游業為核心的第三產業,形成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的產業門類。
全省產業在空間布局上大體分為東、西、中三大塊。西部沿海主要發展現代工業,建設西部工業走廊,作為建設新興工業省的空間支撐。東部沿海主要發展休閑度假旅游業,建設東部旅游走廊,形成國際著名的黃金海岸旅游帶。海南中部臺地丘陵地區發展熱帶高效農業。 #p#分頁標題#e#
海南城鄉總體規劃按全省一盤棋統籌規劃7個產業功能區:北部城市綜合產業功能區、東部濱海旅游綜合功能區、南部熱帶濱海旅游功能區、西南部天然氣化工產業功能區、西北部石油化工產業功能區、中北部熱帶高效農業功能區、中南部生態保護與生態農業功能區。
環境優勢明顯 生態陽光島
海南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塊未被污染的“凈土”之一。海南生態和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空氣質量保持全國最優,被譽為“陽光島、健康島、長壽島”。
海南城鄉總體規劃按照生態省建設的要求,將生態綠島建設的總體要求具體落實到全省區域規劃和空間布局中,劃定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的范圍、內容,與產業規劃、城鎮建設規劃相銜接,提出最佳開發利用方式和途徑。在產業發展尤其是現代新型工業發展上,堅持不污染環境,不破壞資源,不搞低水平重復建設的“三不”原則。
規劃把全省劃為4個生態功能區,即海洋生態功能區、海岸生態功能區、沿海臺地生態功能區、中部山地生態功能區,在生態建設與保護中嚴格按各生態區系統進行保護,使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并重,確保生態綠島的環境優勢。
鄉村規劃優先協調促發展
海南城鄉總體規劃改變過去那種就城市論城市,較少考慮鄉村發展規劃的舊思維,把鄉村規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指導。
規劃將全省行政轄區的城鄉用地進行整體設計和控制,城鎮要為農業產業化服務,鄉村居民點實行集約化建設,引導零星分散的小村落居民向中心鎮或中心村遷居,引導山區條件差的村落居民遷移往沿海發達地區,引導鄉村非農產業相對集中布局,城鄉一體化統籌安排市政基礎設施和教育、文化、衛生、休閑、旅游、娛樂、福利等各種社會公共服務設施,使農村與城鎮同樣享受到現代物質文化設施服務和便捷的現代基礎設施,縮小城鄉差距,改變傳統的城鄉二元社會經濟格局。
按照規劃,海南新農村建設與城市化、產業化相結合,統籌協調發展。規劃到2010年,全省23310個村莊中,要有40%以上的村莊建成文明生態村,2020年80%以上的村莊建成文明生態村。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