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5-15 20:16:20
不久前發生在四川、重慶的洪災損失巨大,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有人認為,是三峽水庫的大量蓄水,造成了川渝地區連降暴雨。針對這種傳言,本報教育小編獨家專訪了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水利部和中國氣象局的幾位專家,他們認為———
被采訪人: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張志彤
水利部水文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周國良
水利部水文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梁家志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主任 董文杰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 李維京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影響評估室主任 張強
川渝特大洪災是怎樣形成的?
簡單地說,這次川渝特大洪災是由西南低渦切變天氣系統造成的。這是西南地區比較常見的天氣系統,也是造成西南地區降雨的主要原因。雖然造成這次洪水的天氣系統是常見的,但是它帶來的降雨是大是小,落在西南地區什么地方有一定的偶然性。自然現象有一定的周期性,但也有不可重復性,它不會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簡單重復。
由于西南暖濕氣流攜帶大量水汽,在四川、重慶局部地區上空與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形成對流性強降水。當時恰好有一個低壓槽系統穩定在該地區上空,因此造成了持續的降水。
這次川渝洪水有什么不同于以往的地方?
長江上游也即川江的洪水一般發生在7、8月份,但今年拖到了9月份。不過歷來就有“華西秋雨”的說法。漢江、川江、黃河中游和松花江流域都常發秋汛。我國幅員遼闊,每年4月珠江入汛,6、7、8三個月為全國的主汛期,到10月份霜降之后,黃河流域的汛期才告結束。去年也是在這個時候,渭河和漢江發生了較大洪水。
川渝這場洪水之所以造成巨大的損失,是因為短歷時的強降雨,導致洪峰流量大、水位高、漲勢快。而且暴雨集中在嘉陵江支流渠江和長江支流小江4萬平方公里的較小范圍內。水勢陡漲陡落,讓人猝不及防。渠江一天多時間猛漲20多米,造成不少堤段漫頂淹沒,遭災嚴重。
洪水經過三峽水庫削峰調度后,宜昌水文站的洪峰流量仍達6.08萬立方米每秒,為1998年以來最大洪峰。
這次洪水的發生與三峽工程蓄水有無關系?
專家認為,這次川渝特大暴雨與三峽蓄水造成水汽蒸發量加大沒有直接關系。雖然蓄水增加,水面增大,但是水汽蒸發量仍很有限,不可能引起這么大的降雨。
四川、重慶降水多集中在5月—9月,而且秋季降水較多,部分地區受天氣形勢影響有可能出現暴雨。有資料顯示,此區域局部地區降水量較大的年份也曾出現過。如:巴中1973年9月4日—7日出現399毫米的大暴雨過程,9月10日—20日出現313毫米的大暴雨過程。 #p#分頁標題#e#
根據水文觀測站建站50多年的歷史資料分析,盡管在這個季節、這個地區發生這么大量級的洪水是比較少見的,但是今年嘉陵江支流渠江來水2萬多個流量,而1975年10月,渠江來水曾達到2.4萬個流量,超過今年發生的洪水;今年渠江上游的洪水量級為歷史實測第四,下游的洪水量級為歷史實測第二,歷史實測最高記錄均出現在修建三峽工程之前。
三峽蓄水對周圍氣候變化影響大不大?
按照設計,三峽工程建成后最高蓄水位可達175米,將增加水面1084平方公里。這對周圍的小氣候可能會有一些影響,比如降水次數有所增加,降水更加均勻。但是這種影響對一個大的天氣系統來說,是非常微弱的。
氣象專家經過對三峽庫區近50年氣候監測數據分析和氣候數值模式模擬結果分析,認為目前發生的氣候變化仍屬自然變化,三峽周圍的氣候變化與整個西南地區的氣候變化趨勢是一致的。三峽蓄水僅對局部地區氣候產生很小影響,影響范圍在20公里以內。具體而言,接近湖面地區降水可能減少,遠離湖面在15公里左右的地區年降水量可能增加10毫米左右;受水庫蓄水影響,庫區夏季的氣溫可能會降低0.5—1.0攝氏度,而冬季的氣溫可能會升高0.3—1.0攝氏度,變化幅度不大,庫區溫度可能會更加均衡;由于水面擴大,可能會出現霧氣增加、風力加大,但在不同季節情況也不盡相同。
中國氣象局已在三峽地區增設了自動氣象站,并在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的支持和幫助下開展立體氣象觀測,以積累更多更可靠的觀測數據,氣象專家也會利用今后的監測數據進行三峽工程對周圍氣候環境影響的深入研究,驗證數值模式模擬結論。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