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5-15 20:51:01
2019最新 地理復習策略
1、細心揣摩命題人的出題思路,一是研究新課標,二是研究考試大綱。
2、選取各地中考試卷進行訓練,針對考試大綱重點落實主干知識,提高解題能力。
3、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查漏補缺。
附錄:
地理:突出地圖能力 解決實際問題
文科綜合考試中,地理試題滿分20分。試卷由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組成。選擇題為單項選擇題,非選擇題為讀圖分析題、材料分析題等。
與2009年考綱相比,今年 “穩中求新”,試題結構、題型、題量、風格、難度保持穩定。“新”體現在試題的情景新、設問角度新和給出的材料新,進一步突出靈活性、綜合性、實用性,體現新課程理念。其考試范圍為七年級《地理》上冊、下冊。
備考策略:
1.依托教材,不拘于教材。教材只是學習的素材,只能提供案例。事實上生活中許多內容都可以作為命題的素材來源,如報紙、網絡上傳播的。
2.突出主干知識,把握復習重點,正確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及規律在實際中的應用,把握主要地理要素特征,如地形、氣候、河流,把握區域環境基本特征與人的關系。
3.突出地圖能力。復習備考時要以地圖作為載體,把地理知識或地理問題依托地圖來解決。同時,突出綜合性,不講究知識覆蓋面。
4.突出有用地理知識的考察,重在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地理:歸納知識結構,注意解題技巧(名師支招)
一、梳理知識細化歸納,強化讀圖
以前學生學到的東西是支離破碎的,最后階段學生要在老師幫助下梳理知識總結歸納,總結知識點、知識體系,形成學科知識網絡。可按內容專題梳理,將所學知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明白各地理要素間的關聯,融會貫通,達到靈活運用知識的目的。只要把握知識結構,明白知識線索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做題就能以不變應萬變。中考涉及到的地理區域讀圖較多,這也是學生比較薄弱的環節,所以這一階段要著重加強對區域讀圖的練習,要下工夫找準攻破這一知識點的突破口。
二、加強做題訓練,注意解題技巧
綜合文科地理分值少,訓練時間不夠,利用范例備考,做題要精選。學生要著重注意老師課上提到的重要問題、專題。老師課上做過的專題總結,學生課下要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對做題的準確度和答題思路都要對自己有一個嚴格的要求,避免僥幸心理。
地理中考題型分兩大部分,考試時注意掌握答題技巧和如何拿分。
第一部分選擇題。要認真審題,審題除通覽題目,看懂題意外,還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一是不要遺漏題目文字或圖形中的邊角位置不醒目的內容,重視培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是特別注意題目中的關鍵字句,可在讀題時邊讀邊畫出關鍵詞,輔助理解題。地理選擇題的特點是一圖帶多題,而這一組題是有關聯的,注意信息的利用。
第二部分綜合題。一般為讀圖分析題,側重考查考生閱讀地圖、提取有效信息和進行信息加工、歸納、說明成因的能力。在將題目整體瀏覽一遍之后我們就要下筆了,這時要注意:1.填寫地理事物的分布、名稱時,注意寫法的規范,不出現錯別字。2.基本地理現象、地理規律的陳述,要做到要點完整、意思全面、條理清楚(主要的寫前邊,次要的寫后邊)、表述準確、邏輯清晰。拿到題后要注意審題,明白題目在問什么,需要答哪些,做到得分點明確,最好列出一二三點。
2011年荊門市考試大綱——文科綜合.地理
一、考試目的及性質
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地理學科納入初中升學考試范圍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課程改革的需要,能促進學校全面落實國家課程計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儲備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地理學科將作為一種水平考試納入中考,其考試范圍和難度將嚴格加以控制。
二、考試要求
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結合本學科特點以及我市初中地理教學實際,地理學科主要考查學生以下知識和技能:
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識,學會運用地球儀的基本技能;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和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學會簡單的地理觀測、調查統計以及運用其他手段獲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2、能初步說明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初步認識人口、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區域差異,以及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和趨勢。
3、知道世界、中國和家鄉的地理概貌,初步學會根據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地理信息,歸納其地理特征。
4、了解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重大問題,初步認識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
三、考試內容
基于地理綜合復習時間短,地理升學考試內容將在必修內容基礎上作大量刪減(每年都有變化)。2011年考試所依據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考試范圍為七年級上冊第一章,八年級上、下冊,具體內容如下: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地軸。兩極。赤道。經線。經度。本初子午線。緯線。緯度。
2、地球的大小。東、西半球的劃分。南、北半球的劃分。高、中、低緯的劃分。
3、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經緯網及其意義。
4、地球的自傳:自轉的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
5、地球的公轉:公轉的軌道、方向和周期;地軸的傾斜方向;公轉的地理意義: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變化;地球的五帶。
6、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
7、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等高線和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8、地圖的類型和選擇。
(二)中國地理
9、疆域和行政區劃:地理位置;國土構成;行政區劃;鄰國。
10、人口和民族:人口數量和人口分布;人口問題和人口國策;眾多的民族;民族分布及其特點。
11、地形:地形、地勢特征;各類地形的分布;地形對自然環境、經濟發展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12、氣候:南北氣溫的差異;溫度帶;東西干濕的差異;干濕地區;主要氣候特征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不同的氣候類型及其分布;災害性天氣及預防。
13、河流和湖泊:外流區和內流區;主要河流及其分布;黃河、長江的源流概況、水系及水文特征、開發利用和治理。
14、自然資源:自然資源及其類型;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點;我國土地資源、水資源的基本特點、分布及其開發利用狀況。
15、經濟發展: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及選擇;我國主要鐵路干線及分布;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及其差異;主要農作物的分布;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我國農業的問題與對策;我國工業的分布;主要工業基地及發展條件。
16、地理差異: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四大地理區域的地理特征及其差異。
17、認識區域: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歷史文化、城市職能、城市發展變化;香港、澳門的位置與范圍、經濟特點及與祖國的聯系;臺灣的位置與范圍、自然環境特點、經濟發展特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位置及范圍、自然環境特點、綠洲農業、城市、人口和交通的分布特點、能源開發。
18、認識省內區域: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及對外開放的有利條件、外向型經濟;西雙版納地區的位置及旅游資源。
19、認識跨省區域:黃土高原的位置與范圍、自然環境特點、環境問題與生態建設;長江沿江地帶的位置與范圍、自然條件及自然資源、工業與農業、城市與交通、生態環境及其治理。。
四、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
(一)考試形式及賦分
1、采取閉卷、筆試的方式。
2、地理試題滿分20分。
(二)試卷結構及比例
1、試卷由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組成。選擇題為單項選擇題,非選擇題為讀圖分析題、材料分析題等。
2、選擇題與非選擇題比例各占50 %。
(三)試卷難度
試題總體難度控制在0.6左右。
(四)組卷
試題按題型、內容等進行排列,選擇題在前,非選擇題在后,同一題型中同一學科的試題相對集中,同一題型中不同題目盡量按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列。
五、題型示例(略)
中考地理解題方法復習指導
地理解題思路復習指導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