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5-22 12:57:58
語文試題的這三個組成部分,其中現代文閱讀的答題標準多變,考生難以摸透題目分值所對應的采分點,總結到主觀題的答題規律,加以靈活應變,總免不了要扣個三五分。相較之下,占考試總分比重三分之二強的文言文閱讀和寫作版塊則極具競爭力。在短短一年里,只要將時間有效地應用在文言文復習和寫作訓練上,語文成績大幅提高不在話下!
那么如何圍繞考綱在文言文閱讀和寫作上下功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向大家介紹一些高效的技巧與經驗,相信對于你迎戰 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利器!
一
關于應對文言文閱讀的策略
1、圍繞考綱構建文言文知識體系
大致說來,可以按照字詞句段篇的思路,從文言實詞、文言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角度進行整理。事實上,整理本身不是目的,讓自己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語文知識譜系才是最關鍵的。唯有對這些知識的適用范圍、邏輯關系有了清晰的認識,有了合理的思考工具,才能夠進行正確的思考。
所以,在平時做題或者分析的過程中一定要萬分注意基礎知識運用的準確性,多揣摩高考試卷以及標準答案是如何考察這些知識點的,對答題角度和牽涉到的知識進行認真分析。這樣便能夠提高解題效率。
2、掌握方法技巧,妙解題目得高分
在對知識體系進行梳理之后,在短時間內有可能無法熟記這些知識點。那么,如何高效地應對實詞、虛詞的釋義考察?如何有效得應付語句的理解與翻譯呢?這里推薦語法分析法,即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來推斷字詞乃至整句話的意思。掌握語法分析法,打通任督二脈,輕松拿下實詞、虛詞。
實詞一詞多義是古漢語中的常見現象。在高考中應對實詞的考查,借助語法分析法是不錯的選擇。比如“自放驢,取樵炊爨”一句中,“取”為動詞,“樵”是“取”的賓語,就應該為名詞,可以推斷出“樵”的意思是“木材”。
虛詞承擔著多重的語法作用,如果不加仔細分析判斷,往往會與事實差之千里。因此正是考生對虛詞用法產生誤解,才會成為高考考查的重點之一。不過,如果從語法分析的角度入手,準確分析虛詞前后語法成分的關系,對于虛詞用法就會有一個準確的認識。比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句中有三個“為”,前兩句的主語是“人”和“我”,賓語是“刀俎”和“魚肉”,那句中的兩個“為”應為動詞謂語,譯為“是”;末句“何辭”,即“辭何”,是個動賓結構,主語承前省略,可見句末的“為”是表疑問的語氣詞,因為它不表示實在意義。
二
如何提高寫作成績
寫作在高考中占比是最大的,一篇優異的作文往往會令考生以特長生的身份,步入最高學府。既然如此,高度重視寫作板塊也就不足為奇了。那么,如何在限定時間內完成這樣高質量的作文寫作呢?這看似困難的問題,其實只要我們層層剝筍,還是有跡可循的。
1、認真審題,理解題旨
《考試大綱》關于寫作考查的是“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的文章”。從中可見,這三類文章涵蓋的范圍是比較廣的,只要考生審題準確,基本上都可以找到下筆的突破口。若是審題不當,則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比如今年北京 要求以“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為題,寫一篇記敘文。有的考生想當然耳寫了議論文,甚至有考生寫成了小說,痛失分數,實在可惜。
因此,當大家看到寫作題時,第一步就是要認真審題,看懂題目要求,準確把握出題人的目的所在。“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考生只有了解了命題者的意圖之后,才能有針對性地調動材料,加以邏輯嚴密地安排統籌,將符合題旨的文字訴諸筆端,短時高效地完成答卷。
2、梳理思路,全篇布局
在認真審題后,需要做的就是將自己的思路梳理清楚,然后根據這一思路將此前積累的素材迅速地調動起來,并進行合理地組合排序,以服務于自己想要表達的主旨。近年來,高考作文雖然大多不限體裁,但是最得閱卷老師青睞的,往往是謀篇布局巧妙、妙筆生花的散文或議論文。
因此,如果大家還想只靠“鳳頭——豬肚——豹尾”三段式經典結構來打動閱卷老師的心,已經OUT了。全篇布局方面,要咂摸的就是逐層深入、多點并舉、開枝散葉等等多種結構在文章中的完美契合。
高考作文,炫的就是技!在寫作技巧上,還要多多運用例證法、引證法、對比法、遞進法、比喻法,使得素材在筆下活色生香,做到思辨性與形象性、生動性的統一。
3、注重書寫,字跡工整
這一技術性的安排,看似無關緊要,實則關系重大。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