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6-12 22:44:33
3.寫“課堂內容”,以語文課的內容為核心,闡明某一主題。如:通過學習《岳陽樓記》這篇課文,我們明白了做人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態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胸襟。
4.寫“語文課的美麗風景”,通過一組“語文課中的美好事物”展現語文課的“美”。如:讀《三峽》,我們領略了祖國山川河流的壯闊秀美;讀《過零丁洋》,我們感悟到古代“仁人”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浩然之氣;讀《陳涉世家》,我們感受到陳勝“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偉大抱負和雄心壯志。
題二:
本題為材料作文。命題人的構思靈感可能源自浙江衛視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本題形式上雖是“材料作文”,實則為話題作文,或者為“提供主旨的材料作文”(真正的材料作文一般不提供主旨)。這是昆明市近年中考作文命題的一大特色。說它是“話題作文”,是因為它以“奔跑”為話題;說它是“提供主旨的材料作文”,是因為材料后面提煉出三個主旨供考生選擇。本題的優點在于:它不需要考生絞盡腦汁地去審題,同時也可避免考生隨心所以、漫無邊際地構思,浪費考試的寶貴時間。寫作本題,理解材料的思想內涵是審題的關鍵。材料為三則名言,考生理解起來并不困難。不過,考生能不能借這三則名言拓展思維,成為寫作本題的一大難點。為了減少考生審題時的障礙,命題人在材料后面作出提示,這個提示其實就是可供考生直接選用的立意和主旨。一般說來,考生只要能緊扣提示中的三個主旨進行構思,就能避免跌入偏題離題的誤區了。當然,從材料中可以提煉的主旨遠不止提示中的三種,考生圍繞上述話題進行構思行文,也是符合題意的。
構思如下:
1.在成長的路上,需要奔跑。慢節奏固然穩妥,但并不可取,效率需要我們保持奔跑的姿態,劉翔的速度打破黃種人短跑冠軍的零記錄,30年改革開放取得驕人成績的速度超過了資本主義國家百年的發展速度,奧運會“更高、更強、更快”的理念催生了一項又一項的世界紀錄,不斷地挑戰著人類的生理極限。
2.奔跑的路上,團結協作很重要。列舉二至三則名人事例,用小標題形式將它們串聯成文。開頭用簡要的語言總起下文,結尾總結全文,深化主題。中間每個部分敘事完畢之后,用三言兩語進行點撥、議論。
3.奔跑,與成功和失敗相伴。有名人故事為例,闡明奔跑的意義,如:田曉菲不放棄奔跑,13歲就考上北大,實現了兒時的夢想;司馬遷遭受迫害,仍不放棄奔跑,最終完成了史家絕唱《史記》;中國共產黨在逆境中堅持奔跑,最終由弱變強,領導中國人民創建了偉大的新中國。
4.青春需要奔跑,青春因為奔跑而光彩奪目。以“歌頌青春,歌頌奔跑”為主題,再現青春的風采,或者以古今中外青年人的精彩人生為例,闡明青少年理想和追求。
【誤區】
1.對于“語文課”的理解局限于常規意義上的“老師教、學生聽的語文課”,不能講語文課的范疇拓展為包括課文教學、文學欣賞、文藝沙龍、文化博覽、寫作、朗誦、演講、活動、辯論會、實踐、口語交際等在內的語文課。
2.隨意擴大了語文課的“外延”,“語文課上”限定寫作的空間范圍只能是“語文課堂”之內,而非“校內”“班里”。
3.材料作文“奔跑”幾乎全部寫成了議論文。主題方面,要么談成功,要么談成長,偏離了“奔跑”的主題;寫法方面,要么是一事一議,要么是通篇說理,手法單一,缺乏創意,可讀性較差。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