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6-12 22:58:39
能力轉化總結錯誤提升技巧"做題的過程可以找出自己困惑的地方,而對困惑進行準確的總結才是規律和技巧的有效提升。做題的過程是把老師所講的規律和技巧運用到實踐中,學生做閱讀題的同時也是檢驗老師所教的技巧、規律和理論,然后再結合自己的體驗,把這種理論變成一種能力。理論——實踐——能力,大量做題是一個中轉,通過總結將理論徹底轉化成能力,從而實現理論到實踐到能力的轉換。
在做閱讀段時,學生可以針對錯誤和不對的地方找到癥結的所在,體會到錯在哪里,知道錯的原因在哪。學生應該準備一個錯誤總結本,每做完一個閱讀段后,及時進行總結和歸納,將自己的錯誤列出,寫出做題時的困惑和感受,將自己的癥結清晰地記錄下來。楊老師稱,在課堂上老師講的例子,就是一種規律性、技巧性的理論,而在做題中表現出來差異,通過學生自己總結,就能達到真正消化老師的理論,這才是閱讀能力的提高。
設"感受本"書面表達自己感悟在做閱讀段時,經常要求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閱讀的體會和感悟表達出來。不能準確表述,常常是學生丟分的地方。主要表現在,學生缺少語言訓練過程、有些孩子語言比較片面、不規范,平時練習時經常出現言不由衷的現象,答題時最大的障礙是答不到點上,和答案總有區別。
如何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語言怎樣才能夠駕馭自己的思想?一方面,學生要在平時閱讀訓練時積累,即平時閱讀訓練一定要落實到筆上,寫的過程就是語感的積累,單純想和說的時候意識不到這種問題。當文字表述時,必須要規范,寫的過程中會發現語文試卷有自己的規律。比如說記敘文閱讀,關于襯托的表現手法、景物描寫的作用、題目的作用和含義都是有規律的。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隨身攜帶一個"感受本",隨時記錄下自己生活中的感悟和感受。楊老師稱,這種習慣性的記錄,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除此之外,學生還應在鞏固語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擴大知識面,例如,搜集一些國內外文學名著的相關資料,可以關注其中典型的內容和條目,主要人物,以及和主要人物相關的內容和情節。如果學生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搜集這些相關知識。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內容,還有效地開闊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在做"文學常識部分"的考題時,不會感覺無從下手。希望考生真正消化理解語文學習的內涵,從而實現"質"的飛躍。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