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9-06-15 18:11:32
怎樣使語言生動起來探一探——怎樣使語言生動起來?
用具有形象化特征的語言。形象化語言能使語言表達有一種立體感,顯得具體感人。學生在作文中如果能把事物的形狀、人物的外貌及內心活動、事件的情景繪聲繪色地呈現出來,充分表現自己與眾不同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在適當的地方采用形象的字、詞、短語或語句,就一定能增強作文的感人色彩。
方法一:善用修飾(附加成分)
有的同學的作文,語言只有赤身裸體的主干,缺少修飾成分,自然缺乏表現力,如果恰當地以“定、狀、補”加以修飾,語句就會頓放異彩。
如:傍晚,我打著傘走在路上,突然一位同學跑來說:“咱倆擠擠。添上附加成分,變為“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傍晚,我一個人打著傘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從身后跑來一位同學,一下子抱住我的肩膀說:“咱倆擠擠”。這樣,通過修飾,夜色茫茫,雨霧蒙蒙的景象和借傘者懇切詼諧的情態便躍然紙上,讀來別有一番情趣。
方法二:巧用詞語
如:1、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2、“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上云霄里去了。”(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令人如見其行,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回味無窮,而且瑯瑯上口,如飛珠濺玉,字字生輝。
3、“爺爺站成一輪彎彎的月亮,目送著孫子遠去。”文中的爺爺如一尊雕塑,蒼老、有情的形象躍然紙上。選用恰當富有“表現力的詞語,是為文章增色的一個好方法。唐代詩人皮日休說:“百鍛為字,千鍛為句”,詞語用得好,可達到字字珠璣、珠圍翠繞的效果。一般來說,動詞、形容詞是最富表現力的。
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巧妙的借用某些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或故意大詞小用、小詞大用、褒詞貶用、貶詞褒用,可使語句富有情趣;此外,當今社會迅猛發展,科技信息瞬息萬變,新事物新名詞不斷涌現,我們在文中也可將其巧妙地加以運用,這樣亦能幽默風趣。如《我和媽媽》中有一段:“媽媽是傳統的古典派,我算是現代派,諾,那墻上的新板橋的字是她的“寶貝”,平底鞋不離腳,肥肥的褲子成了她的特點,媽媽愛聽美聲,我卻只是覺得搖滾夠味兒;媽媽跳舞是快三慢四,我卻愛跳迪斯科,媽媽一看我跳迪斯科就說我是‘張牙舞爪’,我也笑她土得有營養,像土豆,不過我們彼此默認了對方。”語言清新活潑,趣味橫生。再如,“張叔叔不禁臉漲得通紅,手將鼠標狠狠拍在電腦桌上,‘該死的病毒!’他咬牙切齒地罵著,恨不得將眼前的‘奔騰III’一口吞下。”“演講比賽后,他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人氣指數也直線上升。重要的一點:這人的文采不錯,有點韓寒風格,這點是我最欣賞的。”“整個假期,王強CALL我N次,我則躲了N+1次,“本。拉登”的日子真不好過,哎,誰讓我欠了他的‘債’呢?”“我打開課桌,剛把手伸進去,卻見一個毛乎乎的東西,嚇得我大叫起來,同桌斜眼瞥了一下:不就是一條蟲嗎,我還以為又發現了炭疽病毒呢。”新詞語的運用,增強了作文語言的表現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