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和社會生活
一、近代民族工業 興起 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洋務運動)
發展概況 辛亥革命后,政府頒布了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措施,近代民族工業進一步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帝國主義忙于戰爭,暫時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一戰后民族工業曲折發展,處于崩潰的邊緣,發展更艱難
代表 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大生紗廠,提出“父教育而母實業”的口號,創辦中國第一所師范學校(南通師范學校)和中國第一所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周學熙、榮宗敬、榮德生
總體特征:(1)發展短暫且艱難曲折(2)發展不平衡,集中于輕工業和沿海地區(3)整體水平落后
二、近代社會生活
1、新交通工具:出現輪船、火車,有軌電車,汽車。中國第一家輪船運輸公司——輪船招商局(上海),中國自辦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
2、新通訊工具
出現郵政電報電話,中國自行架設的第一條電報線于19世紀70年代出現在香港到上海之間。1877年上海租界內首先使用了電話。
3、大眾傳播媒體
報刊出版業: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報刊是《申報》(1872年、上海),近代最大、最負盛名的新式出版企業商務印書館(1897年、上海)
4、娛樂方式:出現照相技術電影藝術
5、社會習俗:發型(剪辨令) 服飾(中山裝、西服) 禮節(點頭禮、握手禮)稱呼(先生、君、同志)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