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
一、美國經濟的發展
1、20世五、六十年代,美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①占據了廣闊的國際市場;②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術成果,改進傳統工業的生產技術,發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③政府積極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創造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
2、70-80年代的危機與調整: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發展的弊端日益顯露。特別是由于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引發了1974-1975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美國經濟受到嚴重打擊,經濟地位下降。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美國政府調整經濟政策,經濟形勢逐漸好轉,但債務負擔加重,成為世界上最大負債國。
3、新經濟的出現:①原因:20世紀90年代,美國政府在進行社會經濟改革的同時,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促進了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同時,也完成了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新經濟時代。②、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二、歐洲的聯合
1、二戰后西歐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①美國給予了西歐國家大量的援助;②西歐國家發揮了高素質的勞動力優勢,積極采用了最先進的科技成果;③制定了恰當的經濟政策。
2、歐洲的聯合:
①西歐國家建立歐共體的原因: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為了振興經濟,維護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國際地位,西歐國家建立了歐共體。
②歐共體建立的影響:一方面,促進了各成員國經濟的發展,使資本主義世界在經濟格局上出現了“美國、西歐、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另一方面,促進了各成員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③歐盟的成立:1993年,西歐國家在歐洲共同體的基礎上成立了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歐盟成立后,老成員國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利于經濟的發展,使歐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3、日本的崛起
①二戰后,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a、美國在日本進行了社會改革,推行非軍事化政策;b、20世紀50年代,美國出于本國的戰略需要,開始扶持日本;c、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在日本大量采購軍用物質,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繁榮;d、日本制定了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
②日本崛起為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20世紀5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日本一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4、二戰后,日本、西歐經濟迅速發展的相同原因及其對中國的借鑒:
①相同原因:美國的扶持或援助;積極引進先進科技成果,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制定了恰當的經濟政策。
②對中國的借鑒:要積極對外開放,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成就;要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
第五單元: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和演變
一、蘇聯的改革和解體
1、赫魯曉夫的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魯曉夫上臺。他針對斯大林時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經濟、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從根本上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2、蘇聯解體:
①戈爾巴喬夫改革: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后,針對蘇聯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停滯局面,首先把經濟改革作為重點,但沒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蘇聯的經濟增長速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下降。在經濟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點轉移到政治領域,引起了蘇聯政治體制的急劇變化,主要表現為一黨制轉變為多黨制,國家權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國脫離蘇聯的趨勢加強。
②、蘇聯解體的原因:僵化的政治經濟體制;嚴重的經濟危機所引發的社會危機;戈爾巴喬夫所實行的錯誤改革路線、方針和政策;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政策等。
③蘇聯解體給我們的歷史啟示:要始終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要妥善解決民族問題,堅持各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要時刻警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鞏固不是一帆風順的,但先進的社會制度必然會戰勝落后制度,我們要充滿信心。
④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蘇改革一成一敗的主要原因:中國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找到了一條符合國情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成分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還積極妥善地解決了各種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實現了國家的團結和穩定。而蘇聯的改革偏離了社會主義道路和共產黨的領導,加重了經濟困難,激化了社會矛盾,引發了社會的動蕩和分裂。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