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1-14 17:08:52
“最”類
1.調節情緒的最根本方法:理智控制法(借助自己理智的力量,去控制不良情緒)。
2.人類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3.自然界最珍貴的財富:生命。
4.應對挫折最積極的態度:精神升華。
5.學會尊重最重要:維護人格。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6.培養自立能力最基本:立足于自己的當前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從小事做起。
7.法律最基本的特征:強制性(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8.避免違法犯罪的最重要的主觀條件: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9.競爭最理想的結果:“雙贏”。
10.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人身權利。
11.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利:生命健康權。
12.作為人應當受到他人最起碼的尊重的權利:人格尊嚴權。
13.最能考驗公民的責任意識:國家處在為難時刻。
14.維護集體榮譽和利益的最高表現: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
15.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6.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效力、最具權威:憲法。
17.當代中國最基本: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8.克服考試焦慮最重要:增強自身實力。
19.為了最廣泛最充分調動一切積極的因素,黨和國家提出的方針: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
20.維護國家長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辦法:依法治國。
21.人類的最高理想:共產主義。
22.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6
“主體、主要、主角、主導力量”類
1.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主體:公有制。我國分配制度的主體:按勞分配。
2.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3.我國經濟大舞臺上的主角:公有制經濟。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國有經濟。
7
“集中”、“集中體現”類
1.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3.直接體現共同富裕原則的經濟成分:集體經濟。
4.艱苦奮斗的集中表現:創業精神。
8
“決定”類
1.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科學技術。
2.決定一個國家民族未來的事業:教育。決定人們一生命運的事業:教育。
3.我國實行的基本經濟制度的決定因素:社會主義性質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9
“制度”類
1.我國的根本制度:社會主義制度。
2.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4.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5.我國的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0
“核心”“中心”類
1.美好道德的核心:誠實。
2.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3.我國現代化建設各項工作的中心:經濟建設。“一個中心”指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4.中國特殊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
5.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思想道德建設。
6.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時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創新。
7.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
11
“關鍵”類
1.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和事業成功起著關鍵作用:優良的意志品質。
2.挫折和逆境對人生造成怎樣的影響,關鍵看:采取什么樣的態度應對。
3.自強的關鍵:戰勝自我。
4.我們與父母溝通的關鍵:尊重理解。
5.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關鍵:發展,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6.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關鍵:落實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12
“目的”、“目標”類
1.黨的基本路線確定的奮斗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根本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關鍵的奮斗目標:力爭202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4.2020年我國要實現的目標:全面小康社會。
5.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13
“原則”類
1.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2.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3.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共同富裕。
14
“前提類”
1.交往的前提:尊重。
2.我們與父母溝通的前提:彼此了解。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