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10 15:49:41
進入初三,同學們要盡快訓練專題復習的思維。有語文老師整理了中考的高頻成語,這些既是易錯點也是易考點,趁暑假趕緊復習一遍!
包羅萬象
形容內容龐雜,無所不有。該詞易犯“大詞小用”的毛病。
誤例:工人俱樂部里,象棋、撲克、乒乓球、電視機、書報、畫片,包羅萬象。
遍體鱗傷
渾身都是傷痕。已包含“渾身”的意思,不能再說“渾身遍體鱗傷”。
誤例:他被敵人抓住后,渾身被打得遍體鱗傷。
別無長物
原指生活儉樸,現形容貧窮。不能理解成“自己沒有什么長處”。
誤例:他謙虛地說:“我既不擅長唱歌,也不喜歡運動,除了畫畫,就別無長物了。”
不恥下問
不可用于與自己相當和比自己高明的人。
誤例:在學校上課要認真聽講,有疑難要不恥下問,老師一定會耐心解答。
不負眾望
沒辜負大家的期望,褒義。“不孚眾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貶義。這兩個成語常被混用。
誤例:這次選舉,本來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來的所作所為不負眾望,結果落選了。
不脛而走
消息傳得很快。與“不翼而飛”表示東西丟失不同。
誤例:漢代陵寢的一些石雕經歷了千年的風雨洗禮,多數都已損壞,有些甚至不脛而走,最終出現在國外的文物拍賣市場上。
不可開交
無法擺脫或結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誤例:兄弟倆原來關系親密,好得不可開交,但是自從弟弟結了婚,不知怎么,兩兄弟漸漸形同路人。
不可收拾
無可挽救,不可救藥。有人將此詞與“一發而不可收”揉到一起用,變褒為貶。一發而不可收,形容對發生的氣勢難以控制。
誤例:自2001年全國書畫大展上獲獎以后,這位年輕畫家由專攻傳統國畫轉而大搞新技法創新,佳作頻出,一發而不可收拾。
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態度蠻橫或愚昧無知。容易誤解為不可理解。
誤例:這些辦事的規矩,在我們看來早已習慣成自然了,可對那些初到中國的外國朋友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
不瘟不火
指戲曲不沉悶乏味,也不急促。指的是表演既不沉悶也不過火,對角色的把握恰如其分。這是一個贊揚演員演技好的褒義詞。常被誤用表示商品銷售不夠火爆。
誤例:離6月1日“限塑令”執行的日子越來越近,省城多家超市也早已推出了環保袋。但記者近日采訪時發現,超市的環保袋銷售一直不瘟不火。
不以為然
不認為是對的,含有認為不是、不對的否定的意思。易與“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含有輕視的意思”混淆。
誤例:有些人對于闖紅燈總是不以為然,認為只要不與汽車撞上,總會沒事的。
不足為訓
指不值得作為準則或典范。不能理解為“不值得作為教訓”。
誤例:1.這樣的小錯誤對于整個項目的要求來說是無傷大雅、不足為訓的,我們決不能只糾纏于細枝末節而忘了根本的目標。2.一個人犯點錯誤,是難免的,是不足為訓的。
不刊之論
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不能理解為“不能刊登、發表”。
誤例:這篇文章內容粗俗,只有華麗的辭藻,竟然在報刊上發表,簡直是不刊之論。
不贊一詞
原指文章寫得很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現也指一言不發。不能理解為“不說一句贊成的話”。
誤例:我對任何邪教組織的言論不贊一詞。
不絕如縷
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不能誤認為“連續不斷”。
誤例:大街上,商場里,到處是游玩購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絕如縷。
慘淡經營
表示為某事非常勞苦,形容苦費心思于謀劃并從事某項事情或事業。詞中的“慘淡”很容易被誤解為“蕭條、不景氣”,錯認為是經營艱難,生意清淡。
誤例:去年美國國內航班,平均每天有一萬件行李丟失,航空公司對此的解釋是,慘淡經營,人手不足。
滄海桑田
比喻世事變化很大。易望文生義,誤解為“大海和農田”。
誤例:我們在飛機上俯瞰著祖國的滄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麗景色所陶醉。
側目而視
形容拘謹畏懼的樣子。易誤解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誤例:有些人工作中剛取得一點兒成績就對別人側目而視,驕傲自滿。
參差不齊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