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11 17:03:57
4.為什么改革只有進行時?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1)我國過去40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依靠改革開放。
(2)進入新時代,中國人民需要有效應對重大挑戰。
(3)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4)我國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等現實挑戰。
5.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6.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2)轉變發展方式,堅持創新發展;
(3)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吸收先進文明成果;
(4)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7.改革開放40年,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1)根本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2)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3)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
(4)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了中國力量。
考點三:
共同富裕
1.為何堅持共享發展成果?共同富裕?精準扶貧?
(1)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方面。
(2)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3)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4)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
2.如何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打贏脫貧攻堅戰?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2)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3)加強社會保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4)動員廣泛的社會參與,形成合力,共同努力。
3.黨和政府關注民生,重視扶貧工作,說明了什么?
(1)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2)黨和政府重視民生問題;
(3)我國積極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
4.列舉黨和國家近年來采取的扶貧措施:
(1)加快農村危房改造;
(2)完善城鄉醫療保障體制;
(3)實行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補助制度。
5.青少年能為精準扶貧做些什么?
(1)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2)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社會責任感;
(3)從自身做起,向貧困地區捐款捐物;
(4)為政府扶貧工作獻計獻策,自己履行義務。
考點四:
黨的基本路線
1.黨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2.黨的基本路線地位: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
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黨和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4.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
5.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考點五:
科技創新
1.創新的意義:為什么要堅持創新發展?
(1)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
(2)創新發展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國運所系,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實需要。
(3)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2.我國目前的科技現狀?為什么要建設科技強國?
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但從整體上看,仍然面臨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總體水平不高、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等問題。
3.怎樣建設創新型國家?——(國家的做法)
(1)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2)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3)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
4.我國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說明了什么?
(1)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2)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成效;
(3)黨的正確領導,黨和政府重視科技創新;
(4)廣大科技工作者具有開拓創新、艱苦奮斗的精神。
5.我國科技創新成果的取得對我國發展的意義?
(1)有利于增強我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
(3)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6.我們青少年能為祖國的科技發展做些什么?
(1)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2)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3)積極參加小制作、小發明等科技創新活動。
(4)敢于質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
7.列舉我國近年來取得的科技成就?
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北斗導航服務全球;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電磁監測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
8.我國為什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教育的重要性?
(1)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2)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3)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考點六:
民主與民主意識
1.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有什么特點?
(1)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一種新型的民主,它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2)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
(3)社會主義民主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目的是保障廣大人民的利益。
2.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意義是什么?
有助于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國家繁榮富強。
3.我國實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發展選舉民主。
(2)發展協商民主。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4.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民主選舉。(2)民主決策。(3)民主監督。
民主監督有利于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改進工作,防止權力濫用,也有助于增強公民的參與意識與熱情。
5.監督權:行使途徑:
(1)通過人大代表反映;
(2)用書信、電話等方式,向有關部門舉報;
(3)通過網絡、電視等媒體進行監督。
注意問題: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要實事求是,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不能聚眾鬧事。
6.為什么要增強公民的民主意識?
(1)在現代社會,民主應該成為公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
(2)塑造現代公民,需要增強民主意識;
(3)有利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證。
7.公民應怎樣增強民主意識?
(1)自覺遵守憲法,按照憲法原則參與民主生活。
(2)不斷積累民主知識,形成尊重、寬容、批判和協商的民主態度。
(3)依法參與公共事務,在實踐中增強。
考點七:
依法治國
1.法治有什么作用?——→法治的意義
(1)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2)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法治的要求
(1)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良法應當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維護社會秩序、增進人民福祉。
(2)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法治通過賦予公民更多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全面依法治國:
(1)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要求(16字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4.怎樣建設法治中國?
(1)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5.建設法治中國,為什么要將法治與德治相結合?
(1)國家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2)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
(3)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
6.法治建設,青少年怎么做?
(1)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治觀念;
(2)自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
(3)依法規范自身行為,依法維護社會秩序和自身合法權益;
(4)向人們大力宣傳法治知識和重要性;
(5)同破環法治行為作斗爭,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
7.法治政府:
(1)含義:是按照法治原則運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項權力都應該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2)核心內涵:依法行政。
8.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含義: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權,并且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
(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