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02-17 21:31:13
新型冠狀病毒不僅侵襲身體,同時也影響人們的心理。自1月下旬以來,全國多地已啟動對確診患者、疑似患者、醫護人員等不同群體的緊急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心理援助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防線。疫情下的“情緒霧霾”有哪些表征?心理抗“疫”,公眾應如何行動?專業人士又開出了哪些“良方”?
確診患者易生“心病”
“我怎么還在發燒”“住在這里會不會交叉感染”“我不想治療了”……隔離病房內,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心境障礙診療專家陳俊,時常能聽到這些話。“有一名老年患者,很害怕自己和家人發生意外,有比較嚴重的焦慮。”在聽取醫療專家意見后,陳俊為患者開具了小劑量助眠藥物,并進行心理疏導。
“有的患者擔心治不好,覺得‘睡著了就醒不過來了’;有的患者煩躁時會扯掉氧氣面罩;還有少數患者會出現抑郁、反應呆滯等較嚴重癥狀。”陳俊表示,這些情緒都是疫情下正常反應,經過對癥藥物治療和心理疏導,改善效果普遍良好。
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把病毒傳染給了家人,是許多患者最大的“心病”。據統計,浙大一院之江院區隔離病房內,不少患者都存在輕度抑郁和焦慮癥狀。“他們擔心自己,也擔心家人,既恐懼又內疚,病房里抬眼可望的各種醫療設備、防護嚴密的醫護人員,也加劇了這種情緒。”該院精神衛生科教授許毅說。
醫護人員也是心理專家們觀察和照護的對象。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梳理出醫護人員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包括“長期過勞導致身心疲憊”“面對大量患者感到壓力、無助和恐懼”“對自己和家人患病的擔憂”等。
目前,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已專門公布了一個微信二維碼,供有需要的醫護職工單獨聯系。浙江省衛健委也組建了針對醫護人員的心理專家團隊。“社會的關心和支持對醫務人員來說非常重要。比如,熱心市民送來的奶茶、水果等,就讓醫護人員感到特別欣慰。”陳俊說。
“情緒霧霾”需引起重視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醫師謝斌說,在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后,大家考慮的是團結,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會被拉近。而傳染病卻不同,為了避免交叉感染人們必須相互遠離。“這種特殊性會讓更多人陷入負面情緒。”
“寒假延長了也高興不起來,一直想看的書還是靜不下心去看,一直想做的事仍在找各種理由拖延。”類似的苦惱,同濟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副教授姚玉紅已經聽到多次。
在她看來,“不確定感”本身就是挑戰個體內心安全感的重要因素。眼下,開學時間的不確定導致部分學生無所適從,而長時間悶在家里又引發出他們既往的“未完成”焦慮,讓心理上的“欠債”更加凸顯。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