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27 11:18:54
3
為什么會有“初二現象”
1、生理因素
初二學生的年齡基本上在14歲左右,已經進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身體都發生了許多引人注目的變化。
青春期的學生對異性有著羞澀的好奇。青春期性成熟帶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進青少年性意識的發展,怎樣去認識愛情、處理對異性的好感、性行為,這些問題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但由于家長和社會對性知識教育采取閉鎖甚至恥于談論的態度,致使同學們產生青春期煩惱。
2、學習壓力
初二階段雖然沒有升學的壓力,但是與初一的知識相比,初二的知識內容要深得多、難得多。同學們在學習方面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有的學生因此產生了畏難情緒,感覺學習吃力,上課聽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學習興趣。這也是初二學生學習方面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
雖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初二學生從他們的學長那里已經“聽說、領教”了中考的嚴酷,升學壓力和就業壓力成為他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加上很多家長對學業的過分重視,往往造成許多青少年忽視其他社會活動,甚至因為學習而犧牲自己的興趣。當他們的生活里只有學習一個內容,自然會感到煩悶、枯燥,就特別向往和迷戀外面的世界,甚至和一些社會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或是沉溺于網吧、歌舞廳等娛樂場所。
3、心理因素
初二學生心理開始發生較大變化。孩子們在小學階段天真單純,一般都能聽老師和家長的話,乖巧,守規矩。升入初中后,起初對新的校園和學習生活有陌生感,自覺遵守紀律。而升入初二后,心理就開始發生較大的變化。青春期的孩子認為自己身體已經發育成熟,心理也已經成熟,自認為什么都懂,于是渴望獨立的空間,不習慣老師和家長對他們的約束和管教,對家長特別逆反。
初二學生的另一心理特點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實際上從眾心理很重,既想標新立異又擔心脫離集體。于是有的學生出現了緊張、焦慮、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發展與生理發展的不平衡,就會出現程度不同的對抗情緒和逃避、說謊、破壞、暴力等不良行為。
4
怎么判斷“初二現象”
怎么判斷"初二現象"的發生呢?請爸媽先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1、你和孩子關系疏遠了嗎?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與小學相比,家長感覺親子關系“變化不大”的比例在初二階段明顯下降。18.50%的家長感到親子關系“越來越疏遠”(初一12.52%,初二18.50%,初三17.36%),6.33%的家長感到親子關系“越來越緊張”(初一5.32%,初二6.33%,初三6.19%)。
升入初二后,有的學生開始反駁、頂撞師長;有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叛逆、對抗情緒,甚至有鬧事等行為,自然影響到青春期的親子關系。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