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9 17:15:56
(4)分析和論證: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與電源的電壓相等, 用代數式表示為U=U1=U2.
(5)得出結論:并聯電路各支路兩端的電壓都相等,且等于總電壓(電源電壓)。
(三)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的實驗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
(2)電壓表應并聯在電路中。
(3)連接電路時應按一定的順序進行, 先串后并,即從電源正極(或負極)依電路圖將元件逐個連接起來,最后將電壓表并聯在電路中,并使電流從電壓表“+”接線柱流人,從“―”接線柱流出,
(4)接通電路前必須選用電壓表的大量程試觸(手持開關,眼看電壓表指針)。若發現指針反偏, 則應調換“+”“—”接線柱; 若偏轉角度過小, 則改用小量程;若指針超過最大量程, 則要換更大量程的電壓表.
(5)讀數時要客觀、精確、視線與刻度線垂直,讀數完畢,應斷開開關, 切斷電源, 整理好儀器。
三、電阻
(一)定義及符號
1.定義: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2.符號:R。
(二)單位
1.國際單位:歐姆(Ω)。規定: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是1V,通過導體的電流是1A,這段導體的電阻是1Ω。
2.常用單位:千歐(KΩ)、兆歐(MΩ)。
3.換算:1MΩ=103KΩ 1KΩ=103Ω
4.了解一些電阻值:手電筒的小燈泡,燈絲的電阻為幾歐到十幾歐。日常用的白熾燈,燈絲的電阻為幾百歐到幾千歐。實驗室用的銅線,電阻小于百分之幾歐。電流表的內阻為零點幾歐。電壓表的內阻為幾千歐左右。
(三)影響因素
1.實驗原理: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通過電流的變化來研究導體電阻的變化。(也可以用串聯在電路中小燈泡亮度的變化來研究導體電阻的變化)
2.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所以定論“電阻的大小與哪一個因素的關系”時必須指明“相同條件”。
3.結論: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還與溫度有關。
4.結論理解:
⑴導體電阻的大小由導體本身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決定。與是否接入電路、與外加電壓及通過電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無關,所以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⑵結論可總結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電阻率,與導體的材料有關。記。ρ銀<ρ銅<ρ鋁,ρ錳銅<ρ鎳隔。假如架設一條輸電線路,一般選鋁導線,因為在相同條件下,鋁的電阻小,減小了輸電線的電能損失;而且鋁導線相對來說價格便宜。
(四)分類
1.定值電阻:
2.可變電阻(變阻器):
⑴滑動變阻器:
構造:瓷筒、電阻絲、滑片、金屬棒、接線柱。
變阻原理: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
使用方法:選、串、接、調。
根據銘牌選擇合適的滑動變阻器;串聯在電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電路前應將電阻調到最大阻值。
銘牌:某滑動變阻器標有“50Ω 1.5A”字樣,50Ω表示該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50Ω或該滑動變阻器的變阻范圍為0~50Ω。1.5A表示該滑動變阻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1.5A.
作用:①通過改變電路中的電阻,逐漸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②保護電路。
應用:電位器
優缺點:能夠逐漸改變連入電路的電阻,但不能表示連入電路的阻值。
注意:①滑動變阻器的銘牌,告訴了我們滑片放在兩端及中點時,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②分析因變阻器滑片的變化引起的動態電路問題,關鍵搞清哪段電阻絲連入電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動導致變阻器的阻值如何變化。
⑵電阻箱:
分類:
旋盤式電阻箱:結構:兩個接線柱、旋盤
變阻原理:轉動旋盤,可以得到0~9999.9Ω之間的任意阻值。
讀數:各旋盤對應的指示點的示數乘以面板上標記的倍數,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電路的電阻。
插孔式電阻箱:結構:銅塊、銅塞,電阻絲。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