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復線構篇
【導語】
在散文或小說中,總要有線索貫串全文。線索的數量有多有寡。單線之外,又有復線等。大家熟悉的魯迅的《藥》,孫犁的《荷花淀》,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都是復線結構的佳篇。
在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中,主線只能有一條,其余為輔(副)線。輔線應圍繞主線,起配合和輔佐的作用。《荷花淀》中,水生嫂等青年婦女馬莊尋夫,淀上遇敵,結果配合部隊在伏擊戰中痛殲敵人,夫妻歡喜相聚,是小說的主線;至于水生等人別妻參軍,與敵人作戰,則是為主線服務的輔線。正由于兩條線串起多件事,情節的展開才如此從容,有條不紊。
文章還可布設明線和暗線。魯迅的《藥》,小栓治病是明線,夏瑜犧牲是暗線。不過按作者的創作意圖,暗線反倒是主線,明線則為輔線。所以主輔明暗的關系鑒別,有時還得慎重。
復線的采用同樣要貫穿始終,不可中斷;或者雖形斷,意脈卻相通。兩線交互紐結的地方,尤其要前后照應,上下相連,交代清楚。
【示例一】
試驗
這幾天,王大爺跟人稱“浪蕩子”的那個青年打得火熱,惹得老伴王大媽氣煞。開春要造房子,獨生兒子要結婚。這節骨眼上,老頭子偏偏去跟浪蕩子鬼混,搞什么試驗新藥,那承包苗圃賺得的好幾千元錢也不知藏在哪兒。她好幾回想問個究竟,老頭子卻總是笑嘻嘻不開口。
一天晚上,風刮得很緊,王大爺竟又要外出了。王大媽想勸也勸不住,于是就盯在后面跟蹤。落腳點果然就是浪蕩子的窩。王大媽心里一火回了家,不料風里著了涼,幾年沒發的氣喘病又犯了。兒子出差在外,王大媽孤單單地躺在床上喘氣。王大爺回來了,一見老伴這副模樣,先是一怔,接著就問寒問暖起來。王大媽又氣又喘:“你……你到底要不要家……要不要兒子……要不要我……我這個老太婆。”“要,都要。”王大爺照樣笑嘻嘻的,還添被倒茶地忙了會,末了又說道:“你躺著,我去去就來。”不等老伴答話,他已一陣風地出了門。王大爺回來時,手里提著一包東西。王大媽背對著他發誓不再搭理。王大爺也不作聲,在灶間里忙著,不一會他已煎好一碗藥,端進房內,像哄孩子似的要老伴喝。王大媽虎著臉,喝完藥,又背對著老頭子,只顧喘;不一會,竟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第二天早晨,王大媽一醒來,王大爺就笑嘻嘻地湊上去問:“還喘嗎?我那是專治氣喘的新藥。”王大媽定定神,氣喘倒真的減輕多了,胸口也舒服了些——昨夜睡得可熟哩。可她就是不吭聲。王大爺心里有數,便乘勢又說:“可惜,這新藥目前試驗不下去啦。”一聽“試驗”二字,王大媽真想罵道:死老頭子,丟了魂,讓自己老伴當“試驗品”!可是一轉念,自己的病情好轉是事實。她就愛理不理地搭訕一句:“對大伙有好處的事,再試驗唄”“沒錢”“你手頭有的是嘛。”“又要造房子,又要給兒子娶媳婦……”“房子慢著造嘛,兒子婚事新辦嘛。”
“好!”王大爺轉身不知從什么地方取出一張“活期存折”,邊出門邊添了一句:“我這就去給他。”
“誰?”
“浪蕩子……”
“啊!”王大媽追悔莫及,連連跺腳。她原想“刺”一下老頭子,不料老頭子將計就計。事既如此,王大媽只得自我安慰: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也許老頭子是做得對的。
【借鑒】
①復線結構。本文明寫王大爺同王大媽之間的種種誤會,暗寫“浪蕩子”試驗新藥,以“專治氣喘的新藥”串起全文。明暗二線,相得益彰。一方面,明線之中暗線可見,老倆口的誤會,從發生、發展到消除,也是“浪蕩子”試驗新藥并獲得初步成功的過程;另一方面,暗線又配合映襯明線,“浪子”不僅“回頭”且作出成績的事實,不正同時展現了王大爺感人的精神風貌嗎?于是明線暗線在主題上得到統一:與其說“浪蕩子”試驗新藥初見成效,不如說王大爺的那種不顧世俗偏見和個人得失,自覺承擔轉化后進青年思想的精神風貌。
②巧設懸念。王大爺家開春要造房子,獨生兒子又要結婚,可是王大爺對此并不操心,而是成天與人稱“浪蕩子”的青年鬼混,甚至連承包苗圃賺得的好幾千元錢也不知被他藏到哪兒去了。文章一開頭便設下懸念。接連好幾段文字,作者并沒有對此作交代,而是寫老伴又發氣喘病,王大爺用正在試驗的藥治好了老伴的病。直到老伴同意房子慢著造,兒子婚事新辦,支持新藥試驗,懸念才迎刃而解。原來王大爺是在支持“浪蕩子”試驗專治氣喘病的新藥。
【示例二】
諒 解
“我諒解你。”這個熟悉的聲音再度響在耳際。
“諒解”,“諒解”?我怎能諒解自己?!
三年來,我每天都在仟悔,然而,我的心也沒有一刻不受譴責,小稚,你為什么如此寬容;小稚,你又為何走得如此匆匆?
小稚,初中入學的第一天,你就坐在我的身旁,當我從你的書上看到你的名字。“梅稚”時,你那樣地微笑著注視我,然后問我的名字。當時的我卻瞪著你,扭過頭,充耳不聞。小稚,家庭的破裂使我變得怪僻,你能諒解我嗎?
噢,小稚,你諒解了我,每天來到教室,你都那么熱情地招呼我,也許我過分矜持,每次你都帶著淡淡的失望坐下。每天放學,你又是那么熱情地攜起我來,約我同行,但我卻不止一次地甩開你手,寧愿將自己沉人孤獨。七歲與母親分離使我落人孤獨的深淵,小稚,你諒解我嗎?
噢,小稚,你諒解了我,你從我的舉止意識到我的孤獨,你從老師那兒認識了我的家庭,你沒有冷落我,諒解了我對你的冷落。寒假,你約我去溜冰;暑假,你約我去游泳,盡管一次又一次,我拒絕,但你那朋友般的情懷依然存在。就這樣,小稚,我們度過第一年。
記得嗎,小稚,初二的一節習作課,老師讀了我那篇《家》,童年的悲慘分離,父母天各一方,往事歷歷,盡數披露在你的眼前。聽著聽著,小稚,你竟落淚了。知道嗎,小稚,我的心第一次被你感動。接著,你的習作也被讀了,小稚,你的作文寫得比我好得多,全班同學的脈搏都隨你的文章在有節奏地跳動,方才還在為我那一點可憐的“作文天才”而驕傲的我,相形見絀,我真該為你鼓掌。然而,六年孤獨帶來的副作用——氣量狹小,在我心中形成對你的新的抵觸,或者說是下意識的嫉妒,將我原先對你的一點感激全然抹去——我將你看作“敵人”!因此,當下課時你充滿深情地向我表示安慰時,我竟說你是“偽君子”,“假慈悲”。看到你那一張受傷的臉,我那扭曲的心在惡毒地狂笑。小稚,你能原諒我嗎?不,小稚,我不值得你諒解!
然而,小稚,你那么寬容地,又一次諒解了我。初二下半學期,上海市舉辦初中作文競賽,學校派你我兩人前去參賽,本來,我是決不夠格的,是你,小稚,在老師那兒那樣堅決地為我爭取。我該感謝你,但我沒有表示,六年來的孤獨早使我忘卻了人間仍有愛。比賽揭曉,你一等獎,我三等獎,當你興高采烈地向我祝賀,嫉妒的心又一次使我放開你的朋友般的友誼之手。小稚,你能諒解我嗎?
噢,小稚,我確實不值得你諒解。初三畢業前,我們一起去報考交大附中,突然有一個惡魔般的主意產生在我的腦海。我奪過準考證,對你說明天早上來叫我一同赴考場,你那么高興地答應。第二天,我獨自離開家,并在門口寫了一張讓你稍等的紙條,這個惡毒的玩笑正是我前一天醞釀的。坐在考場內,我盤算著玩笑可能帶來的后果。然而,一場考試完畢,小稚,你竟沒來!
小稚,最后一次見你,是在醫院的病床上,當我得知你是在匆忙趕向考場的路上被車撞傷時,我好悔!我遷怒自己,懲罰自己,愿意以任何代價換取你的諒解。
“我諒解你。”躺在病床上的你對我說了這四個字,我像遭雷擊一般跪倒在你的床頭,我大哭。小稚,你抬起頭,重復著四個字:“我諒解你。”一個星期后,小稚,你去了,甚至沒來得及摸一下報考高中的志愿表,你留給我一片深愛和四個字:“我諒解你。”
“諒解”,“諒解”?我怎能諒解自己?!
知道嗎,小稚,你去后,我變了,我用自己全身心去愛每個人,這是你教會我的。
諒解,或許有一天,或許……
【借鑒】
①復線結構。作者精心安排一主一輔兩條線索:主線,兩人的交往史,從隔閡開始,一次又一次地“你”諒解“我”,而“我”不諒解自己;輔線,“我”的一條思想,性格的變化線,從怪僻、矜持、嫉妒、“惡魔般的主意”,到最終自我懺悔,意識到要“用自己的全身心愛每個人”。兩條線索交互滲透映襯,最后在梅稚車禍中交織而形成高潮。一個冰清玉潔、寬容大度的女孩形象呈現在讀者面前,“我”在梅稚的“教會”下也完成了思想性格的“突變”。
②倒戟而入。本文用的是倒敘手法。文章從“我諒解你”這個熟悉的聲音在耳邊回響開首,結尾以“諒解’?我怎能諒解自己?!”呼應,整篇文章的敘述圍繞,小稚對自己孤僻,心態的諒解展開,把“我”與小稚交往的凡個片斷,從初識到永訣的歷程,寫得清晰有致。
【示例三】
長城情
記不清是什么時候,反正只覺得那時候自己很小、很小,小得站在凳子上,下巴才能勉強擱在窗沿上。那天,我蹦蹦跳跳地來到叔叔家,無意間看到墻上掛有一幅畫,立即就被吸引住——那黑色的城墻像一條巨龍,向遠處婉蜒而去,鉆進了一片蒼茫之中。兩旁綠樹蔥籠,把巍峨的城墻襯托得美極了!燦爛極了!
我目不轉睛地凝視著,仿佛自己剎那間長大了,成人了。一種思想如同啟明星,開始閃爍在心屏上。
“叔,那是什么?”
“長城。”
“在什么地方?”
“很遠很遠的一個地方。”
“我能到嗎?”
“能,等長大后。”
從此,我心靈的屏幕上便有了兩個閃光的字:“長城”,便有一條巨龍婉蜒在我靈魂的峽谷間。我多么盼望自己快快長大,有朝一日能登上長城,站在巍巍的頂峰。那該多么壯美啊!以后,隨著歲月的流逝,知識的增長,我對長城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懂得了長城是由我國勞動人民怎樣用一滴一滴的血汗筑成的;我懂得了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的感人故事;我懂得了長城是怎樣傲然挺立于邊陲,曾經捍衛過祖國的每一寸神圣領土;我懂得了長城已成為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于是,在我對長城向往的心中,又滲進了一分莊嚴,一分悲壯。每次仰望墻上的那幅畫,莫名的激情就會在體內迅速地洶涌澎湃,沖擊著我每一支亢奮的神經。我真想振臂高呼:長城,國之魂,我為你而驕做。
但是,至今我仍沒有機會能登上長城,一覽它真正的雄姿。只有在夢中,我去攀登,站在長城之巔,讓浩浩山風蕩滌我的靈魂,讓吶喊的松濤振奮我的感情,任舒卷飄逸的嵐煙帶給我無盡的幻想;起伏躍動的峰巒之波使我覺得自己成為一個巨人;被長城托著,與東方鮮艷的朝陽一同冉冉升起;我又覺得自己與長城溶為一體,代表著十一億華夏子孫,接受全世界仰慕的目光洗禮。
有一次,我正在畫畫,小侄女推門進來,她撲閃著一雙長長的睫毛,稚聲稚氣地問:“叔叔,你畫什么?”我被她天真爛漫的樣子逗笑了,禁不住彎下腰,把她抱起,放在膝蓋上,說:“叔叔畫蘋果,想不想吃啊?我再給你畫一個,好大好大的。”她歪著頭,嘴巴一嘟,說:“不嘛,我要你畫長城。”說完,一雙亮晶晶的眼睛里盛滿著一種純美的期待。
我的心一顫:長城,國之魂,什么時候它在一個孩童心中,比香甜的蘋果更富有魁力?什么時候它已深深地銘刻在小侄女那潔白無暇的心扉上呢?
我連連點頭:“好!好!,叔叔給你畫長城。”懷著一種莊嚴的心情,我鋪開了淡紅的宣紙,心里默默地說:“長城,請原諒我筆拙,畫不出你全部的雄威,但我一定會用我的心來畫好你,為了我心中對你的那分愛,為了一顆幼小的心的期待,相信我吧。”
我緊緊地握著飽含著墨汁的毛筆,腦子里立即凸現出一條勢欲騰飛的“巨龍”。作了一次深呼吸,我開始畫,筆在宣紙上如行云流水。十分鐘后,一座宏偉壯麗的長城就出現在宣紙上,逶迤磅礴,在紅霞的輝映下,閃耀著瑰麗無比的奇光異彩。轉過頭來,小侄女正瞪著一雙至真至純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在宣紙
上,安靜如一尊美麗的安琪兒雕像。這使我不由地想起許多年前那個第一次看到畫中長城的我,那時的我不也是這么安靜,這么虔誠嗎?
哦,長城,何時能一睹你真正的雄姿?無論天涯海角,無論歲月的潮水怎樣沖刷,這個從小就植根在我心中的愿望,都不會有一絲的褪色。因為,你代表著兩個大寫的字——中國!
【借鑒】
①復線構篇。文章以情為“經”,貫穿始終。而情線又有兩條:主線,是寫“我”的那份愛心。從“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在叔叔家看到墻上掛著的長城畫,到長大后如何向往長城,夢游長城,直至在小侄女的要求下,畫出長城的雄威,長城的奇光異彩。最后是企盼,盼望有朝一日能一睹長城真正的雄姿。輔線,寫小侄女索畫的堅決,觀畫的安靜,眼神的“至真至純”。雖然著墨不多,卻極具匠心。兩條線索交相滲透,互為因果,互相補充。輔線的布設,是本文最值得玩味的地方。
②巧合妙聯。“我”小時候,目不轉睛地凝視著叔叔家墻上掛的畫:長城;小侄女瞪著眼一眨不眨地盯著“我”畫在宣紙上的長城。同樣是那么安靜,那么虔誠。這相似的情景,把對長城的情,自然地連接在一起。文中,小侄女對長城的情感,正是“我”對長城情感的一個注腳,而“我”的情感又在小侄女那兒得以自然的延伸。“我”因小侄女的索畫,而情感益發充盈;小侄女也因前文中有“我”對長城的向往的敘述作鋪墊,情感不致顯得突兀。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