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括內容具體化
名篇一得:
①有個小銀元掉在地上。
②有個小銀元,從桌上滾下來,落在地上叮叮當當地跳著。(陀思妥耶夫斯基)
方法指導:具體形象=步步追問+想象延伸+局部細寫
①我看見一個小姑娘,年齡不大,長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步步追問:小到什么程度?怎么個瘦法?穿得怎么個差法?
②我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 八九歲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的嘴唇,頭發很短,穿一身很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
【習作展示】一次體育活動,顧老師興致勃勃地 來到乒乓球臺旁,要和我們打乒乓球,我們大笑,因為大家知道她不會打。可她卻是一副不服輸的樣子:“你們別笑,不會可以學嘛!你們可以當我的老師呀!”說完便投入“學習”。她右手持拍,背稍彎,一雙有神的眼睛直盯著白色的小球,那略顯肥胖的身子左右移動著,偶爾打了一個好球,她就會興奮得跳了起來有力地晃動著手中的拍子向我們示意。如果你是外人,你一定不會想到她是我們的老師。
【學生習作】
我懂得了珍惜時光
悠悠歲月,點點繁星,時光在如水的年華中靜靜地流淌著,十六個春夏秋冬已向我們揮手告別,時光如五彩繽紛的花朵一般,綻放在我已不再稚嫩的面龐。
還記得天天偎依在媽媽身邊,瞪著天真的大眼睛,靜靜地聽媽媽把《海的女兒》的故事娓娓道來,凄美的結局使淚水滑過我的面龐,打濕媽媽的衣襟,帶著同情與悲傷進入夢鄉,在媽媽懷里聞著淡淡的肥皂的香味,享受著媽媽嘴里哼著的搖籃曲,幸福在此刻凝結。
在不舍的告別聲中,我被送上了校車,只有12歲的我即將要開始獨自一人的住校生活,“楓葉”熟悉又陌生的字眼映入我的眼簾,就在這里,幾個好姐妹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
還記得晚上熄燈后打著手電玩撲克被老師發現后罰站;還記得互相搶著吃一包小食品而弄得滿地都是;也還記得幾個人擠在一張床上看同一本雜志時的溫暖……
一幕幕溫馨的畫面浮現在我的眼前,幸福如同咖啡的醇香縈繞在我的周圍。
時光美好也短暫,告別了童年的回憶,寄托著親人們的期望,走入初中的大門。
記得初一的我們在這明媚的校園里相聚,軍訓時的相處使我們打開心扉,接近彼此。
記得初二時的我們在這充滿活力的課堂上激烈的討論,在運動場上相勉互勵的合作。
而現在我們帶著自信與剛強在這競爭激烈的中考之戰中互勉,在午后苦讀,在月光下挑燈夜戰。現在空空蕩蕩的藍球場曾經是多么喧鬧啊!曾經在電視機前消磨時光的身影,如今卻出現在寂寞的課桌前,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懂得為了夢想而努力奮斗啊!
所以我想說珍惜現在一起并肩作戰的時光吧!過去了的就永遠不會再有了!我們應將自信的微笑寫在臉上,將必勝的信念藏在心中,等到中考結束的那一刻,交上我們自己滿意的答卷,帶上付出九年辛勤汗水換來的成績,攜手走進理想高中的大門。
回首過去,不經意的時光在指縫間溜走,如今讓我們珍惜眼前的時光,把握現在的每一秒,為夢想努力拼搏,為我們九年的努力,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二)抽象概念形象化
【名篇一得】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六月十五那天,天熱得發了狂。”
“太陽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的灰氣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覺得憋氣。一點風也沒有……”
“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干巴巴地發著白光。便道上塵土飛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氣聯接起來,結成一片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處處干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整個老城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狗趴在地上吐出紅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大,小販們不敢吆喝,柏油路曬化了,甚至于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方法指導】
怎樣做到由不具體、不生動到具體、生動,可遵循如下程序。
“有什么”是敘述,它所起到的作用是把描寫對象、主人公敘述準確。
“怎么樣”是刻畫、描摹,它起的作用是“清楚、細致”。最好要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來描寫對象、主人公的特征、動作、細節。
“像什么”是比喻,它的作用是使描寫變得形象。
復雜場面中重點內容要詳寫。
【習作比較】
一組
1、畫面上有一個湖,在水里,有兩只小鴨子游來游去的玩耍。
2、在清澈的水中,有兩只可愛的小鴨子,他們你追我趕的嬉戲。
3、在清澈的水面上,兩只淡黃色的小鴨子在自由自在地游著,他們看上去很悠閑。
二組
1、在平靜的水面上有兩只小鴨子,它們全身有細細的絨毛和灰白相間的花紋,它們追來追去,像兩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在嬉鬧。
三組
1、水平如鏡的湖水中,有兩只天真活潑的小鴨子,就想兩只小毛球浮在一塊大玻璃上。
2、平靜的水面沒有一絲波紋,兩只小鴨子悠哉悠哉地游著,像一對小姐妹在漫步。
3、兩只小鴨子在碧綠的水中悠閑的游玩,像天鵝湖里的一對小天鵝。
【習作展示】
1、清晨,在寧靜美麗的湖邊,挺立著許多風車,他們張著巨人般的手臂,像是在迎接遠方的客人。
2、在遼闊平原的河邊,一排像巨人般的風車。微風輕輕地吹來,風車慢慢地揮舞著他那巨大的手臂,好像要翩翩起舞的樣子。
3、在一望無際的草原的盡頭上,有一條平靜的小河,小河旁邊豎立著一排古老的風車。他們的手臂迎風舞動,好似一個個強壯的武士在保衛著家鄉,又像一排迎客松在迎接貴賓。
4、這是一個遙遠的國度,一個人間樂園,遼闊的草原一眼望不到邊。灰暗的天空下,寂靜的小河邊,有一排風車,他們靜靜地佇立在那里,不知過了多少年,這里沒有一個人的影子,沒有機器的聲響,紅瓦的顏色淡了,曾經揮舞過的手臂也不再那么有力了,只有大自然的神韻依舊,在夕陽晨風里,孤獨的風車,在訴說著一個個古老的傳說。
(三)自然景物人格化
(三)自然景物人格化
【方法指導】
寫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點,其次,明確寫景的目的,寫景抒情,當重在想象之景,重在情緒之景。有了合理的想象和作者情緒的調遣,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運用才有所依托。
【名篇一得】老舍《濟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象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名篇一得】張抗抗《 地下森林斷想 》
我為尋你爬上了高高的嶺,原只是因為好奇,卻想不到你如此強烈地震動了我的心懷。我不愿離去了。我望見澗底泉水閃爍,我明白那是你含淚的微笑。
秋日的艷陽在森林的樹梢上歡樂地跳躍,把林子里墨綠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黃的楊、火紅的楓,打扮得五彩繽紛。瞧!陽光現在多么喜愛它們,好像它從來就是這么慷慨。
風兒從我腳下的林子里鉆出來,送來林濤愉悅而又深沉的低吟。你的歌是唱給曾在困難中真誠地幫助過你的伙伴們聽的嗎?它們如今都到哪兒去了呢……
干枯的小草兒在我腳下發出簌簌的響聲,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它確實比你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幾分呢,這得意的小草兒。然而我卻想攀著古藤下去,下到深深的谷底去。那兒的樹木雖然遠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卻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啊,我聽見了,聽見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蕩的回聲:我是森林!
【習作片斷】
1.在靜靜的群山中蜿蜒流動的小河充滿著柔情,仿佛是仙女身上的綠色飄帶。
2. 微波蕩漾的西湖在陽光的映射下粼粼閃光,婀娜多姿的柳絲如同少女洗過的秀發,在波光中輕輕飄動,如同夢幻一般……
3.地上的枯葉越來越黃了,無情的枝條將他們拋棄,好像被逐出家門的孩子,它們靜靜地躺在地上,將自己枯黃的面容掩藏起來,細數著自己的悲涼。
4.世界上最美麗的畫面該是停留在這一刻:秋風不再凜冽,嘰喳不再繁鬧,那兩張冷色調的臉頓時浮起春的氣息,因為老師與男孩子的目光交織,前者流淌著愛與希望,明朗與溫暖,流進男孩子的心,后者己不再有曾經無助、悲傷的灰眸子。一絲光明與希望似花在男孩黑亮的瞳孔中綻放,秋風輕拂著梧桐樹,沙沙葉子響聲奏響愛的樂章,一片梧桐葉落在男孩的頭上,老師輕輕地摘下,仿佛摘下的是所有的煩惱,帶來無限快樂。老師的嘴角曖曖地上揚,望著男孩閃著金光的雙眼,她緩緩蹲下,她含著笑,嘴巴一張一合,遠遠的,阻隔了聲音,卻阻隔不了愛,男孩的臉似五月花越笑越燦爛,也許那是安慰,安慰男孩不必在意歧視?也許那是鼓勵,鼓勵男孩哪怕是一絲進步?也許那是勸慰,勸慰男孩走上學習之路?……
也許有千萬個“也許”,但那所有的背后是一個美麗的名字那叫―――師愛。
(四)觀察角度多樣化
【方法指導】
1.調動各種感覺器官:看到的是什么?聽到的是什么?嗅到是什么?摸到的感覺是什么?這樣細致的觀察就不愁寫不出具體生動的文章來。
【名篇一得】朱自清的《春》里面描寫小草的句子。“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趟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這是它的情態,第一個角度;“嫩嫩的”,質地,第二個角度;“綠綠的”,顏色,第三個角度;“一大片一大片”是第四個角度,數量。
2. 觀察點要變化,近看是什么形象,遠看是什么形象,動態的觀察與靜態的觀察所產生的效果完全不同。如杜甫詩“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細雨落在水上,水面上有一個個水泡,魚兒在水泡中跳躍,如果是大雨,魚兒就不會這樣;燕子體輕,只有微風,它才會借著風勢飛行,如果是大風,就不成了。
3.虛實相映,扎實靈活。“意到筆不到”。這是我國古代畫論中的一條原則。其高明之處在于筆墨沒有用足,沒有用滿,而意蘊已出。這是一種游刃有余、以少勝多的境界。有些文章,花費大量筆墨來追求事物表面的真實和全面,其形象卻仍然干癟單薄,其原因就是沒有在“意”上下功夫,而有些作品在表象上所花筆墨甚少,甚至故意隱去和淡化了那些原本可寫但于“意”并無多大意義的“形”。更有些作品,描述對象好像在作品中消失了,然而通讀文章,卻又十分真切地感受它的存在。這種寫法被古人稱為“形虛而神凝”。
【名篇一得】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中有關月色的描寫:“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寫月而偏不言月,但“積水空明”比“月色如霜”之類的描寫要更加清明澄澈,更加傳神。這種高明的手法,似乎特別適用于今天這個傳媒高度發達的影像時代。
【名篇一得】劉白羽寫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長江三峽》,以工筆描繪了三峽的山形水勢,草木云霞,可是這種傳統的寫法到了余秋雨手里就被完全打破了,他寫得雖然也是三峽,但全篇幾乎沒有一筆實寫三峽,想想也是啊,今天即使沒有到過三峽的人大概也早從平面媒體或屏幕上目睹過它的氣勢和風采,再窮盡筆墨描繪其形也確無多大必要,讀者需要知道的是你心中獨特的三峽。即使同樣是寫有關三峽的歷史人物,兩文的筆法也迥乎有異。
劉文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十一點十五分到秭歸。秭歸是屈原的故鄉。后來屈原被流放到汨羅江,死在那里。… …急流剛剛滾過,前面有一奇峰突起,江水沿著這山峰右面流去,。山峰左面去游出現一條河流,原來這里就是王昭君誕生的香溪。”
而余文是這樣寫的:“船外,屈原的故里過去了。也許是這里的奇峰交給他一副傲骨,這位比李白老得多的瘋詩人長劍佩腰,滿腦奇想,縱橫中原,問天索地,最終投身汨羅江,一是把那里的江水,也攪起了三峽的波濤。船外,王昭君的家鄉過去了。也許是這里的急流把這位女子的心扉沖開了,顧盼生風,絕世艷麗,卻放著宮女不做,甘心遠嫁草原匈奴,終逝他鄉。她的驚人行動,是中國歷史也疏通了一條三峽般的險峻通道。看來,從三峽出發的人,無論是男是女,都是怪異的。都會卷起一點漩渦,發起一些沖撞。他們都必須有點叛逆性,而且都是叛逆的瑰麗驚人。”
【習作比較】
① 初夏的江南進入了梅雨季節,整天心雨蒙蒙,衣服總是潮乎乎的,讓人不爽,家里的器具常常出現霉點。這時人們也開始換裝了,有的換上二樓襯衫和T恤,姑娘們的花裙子多了起來,而有些人卻還穿著春裝甚至冬裝。瓜果開始上市,來自粵地的荔枝價格逐年走低,慈溪產的楊梅價廉物美,名叫早春紅玉的西瓜也賣得不錯。
②初夏,還能看到春天的背影,而街上已被五色的彩裙所點綴,青春的女孩,活潑的短裙,像一首輕快的舞曲;端莊的少婦,飄逸的長裙使城市多了一道溫柔的風景。初夏,也是個多雨的季節。所謂“江南煙雨”歷來為詩人畫家所鐘情。氤氳在煙雨中的青山、綠水、寺廟、古鎮自然就有一派詩情畫意。不過,這時節的主婦們卻毫無欣賞煙雨的雅興,她們只盼能有個風和日麗的曬洗日。初夏,時令水果成了集市的亮點。綠油油的西瓜、黃澄澄的批把、紅彤彤的李都爭先恐后地趕來了,光是它們艷麗光亮的色澤就足以讓人垂涎,讓人心動。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