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0-09-21 14:05:46
【經典啟示】
荷葉.母親冰心
父親的朋友送給我們兩缸蓮花,一缸是紅的,一缸是白的,都擺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里看蓮花了——但故鄉的園院里,卻有許多;不但有并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
九年前的一個月夜,祖父和我在園里乘涼。祖父笑著和我說:“我們園里最初開三蒂蓮的時候,正好我們大家庭里添了你們三個姊妹。大家都歡喜,說是應了花瑞。”
半夜里聽見繁雜的雨聲,早起是濃陰的天,我覺得有些煩悶。從窗內往外看時,那一朵白蓮已經謝了,白瓣兒小船般散飄在水里。梗上只留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黃色的花須。那一朵紅蓮,昨夜還是菡萏的,今晨卻開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
仍是不適意!——徘徊了一會子,窗外雷聲作了,大雨接著就來,愈下愈大。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欹斜。在無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階去,也無法可想。
對屋里母親喚著,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一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的傾側了下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雨勢并不減退,紅蓮卻不搖動了。雨點不住的打著,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品評】
這是一篇語言清新典雅,簡潔明快,內里情如烈火,外現氣韻如茶的好作品。
這樣內容豐滿、品質上乘的作品,源于一種怎樣的開始呢?
反復推敲之后,我們發現:這篇文章,最初不過是掠過作家眼眸的一個瞬間的場景:
一個下著大雨的早晨,冰心透過開啟的窗子,看到院子里一朵盛開的紅蓮,被繁密的雨點打得時而左傾,時而右斜,因為雨太大,自己愛莫能助。過了一會兒,一片碩大的荷葉,被雨水擊打得傾斜過來,碰巧遮住了那朵無助的紅蓮。
這樣粗糙、單薄的原始材料,是怎樣一點點變成我們上面看到的好文章呢?
【一】首先通過聯想,讓單薄的材料獲得第一次“成長”
通過比較,我們知道,很多事物之間,有相同性——某些地方完全一樣;有相似性——很多地方差別不大,接近一樣。事物之間的這種關聯性,養成了我們人的一種思維慣性:如果甲乙雙方相似或相同,我們見到甲方,就會想到乙方,同樣,見到乙方也會想到甲方,這就是聯想。
碩大的荷葉護佑雨中紅蓮的場景,讓冰心聯想到什么了呢?
她想到與之相似的事:母親見她心情不佳,將她喊到身邊,輕聲細語的安慰,讓她憂郁的心靈得到慰藉。
我們見到這樣的情境,也會展開其他聯想:雨天,父親打著傘,接孩子回家;自己被別人欺負,奶奶用身體擋住雨點般襲來的拳頭;在洪水到來的一刻,母親將孩子高高地舉過頭頂;老師到家里為生病的學生補習功課;一位陌生的爺爺,給我講解龜兔曬跑的故事,悉心教導我要堅持不懈......
經過這樣的聯想,原始材料便增長了一倍——原始材料+聯想材料。
【二】添加側面描寫,讓原始材料獲得“二次成長”
側面描寫,會與正面描寫形成對比或襯托關系,能夠凸顯已有材料要表現的主題。
這里已有的材料包括原始材料和聯想材料。原始材料表達的是荷葉對紅蓮的呵護關愛之情;聯想材料表達的是母親對子女的呵護關愛之情。共同點是:表達的都是長輩對小輩的呵護關愛之情。
我們要從側面添加描寫內容,來凸顯這種主題——就是讓讀者更明顯、深程度地體會到這種情感。
1.側面描寫,包括哪些內容?
側面描寫,包括四方面:
(1)描繪主要人、物以外的人。
(2)描繪主要人、物以外的物。
(3)描繪主要人、物以外的景物或環境。
(4)描繪主要人、物做事時對應的背景條件。
2.不同種類的側面描寫,具體寫什么內容,才能凸顯主題?
學生寫的作品筆下的主要人、物基本上都是正面人、物。給正面人物添加側面描寫, 主要有以下寫法:
(1)側面人有三種寫法:
①寫側面人的動作、語言,直接表現他對主要人物的贊美和欽佩。(正襯)
②寫側面人受到主要人、物影響后的表現:心理變化、行為變化等等。(正襯)
③某側面人采用相反的做法,結果非常凄慘(反襯)
(2)側面物有兩種寫法:
①描繪某物與主要人、物呈現的相同狀態,相同的行為,喜人的結果。(正襯)
②描繪某物與主要人、物呈現的相反狀態,相反行為,凄慘的結果。(反襯)
(3)側面環境、景物有兩種寫法:
①描繪美好的環境、景物。像照相一樣,以環境景物的美好襯托主要人、物的美好。(正襯)
②描繪惡劣的環境、景物。環境、景物如此惡劣,主要人物仍能堅持做好事,更能凸顯人物的高尚的精神品質。(反襯)
(4)背景條件,只有一種寫法:
刻畫惡劣的背景條件。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主要人、物仍能堅持做好事,更能凸顯其高尚的精神品質。文學作品中的“好人沒好報”是為了凸顯正面人物的優秀品質。 (反襯)
作家冰心,在這里添加的,是對側面物的刻畫。她描繪了一株白蓮。這株白蓮沒有蓮葉的遮蔽,沒有蓮葉的呵護,結果完全凋謝了,非常凄慘。作者運用的就是反襯寫法。
3. 側面描寫的內容從哪里來?
(1)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我們記述的事件或景物中本來就有的,就從現實具有的側面描寫內容中選取。
(2)根據生活經驗虛構。我們描述故事情節或場景沒有側面描寫的對象以及內容的,要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在符合客觀規律的前提下,進行適當添加——這就是“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增加鋪墊的內容
(1)為正面描寫人、物的出現或存在做好鋪墊。
冰心正面寫紅蓮,就需要增加:紅蓮是怎么來的,擺在哪里的內容——沒有紅蓮,就不能寫紅蓮,擺的位置不對,作者透過窗子就看不到紅蓮。
(2)為側面描寫的內容做好鋪墊。
冰心側面寫白蓮,就需要增加:白蓮是怎么來的,擺在哪里的內容——沒有白蓮,就不能描繪白蓮的狀態,有了白蓮,擺的位置不對,作者就看不到,也同樣無法描繪白蓮。
因此,作者在文章一開頭,就增添了這些內容:父親的朋友送給我們兩缸蓮花,一缸是紅的,一缸是白的,都擺在院子里。
【四】運用其他寫作方法,凸顯主題,再次增添內容
冰心在這篇文章當中,除了運用正側面描寫相結合、襯托,鋪墊,還要運用借物喻人。運用借物喻人,就需要將人和物對應起來。在這篇文章中,有這樣四組借物喻人:
1.借三蒂紅蓮,喻她們三姐妹。
2.借白蓮,喻沒有人呵護的孩子。
3.借雨中的紅蓮喻作者自己。
4.借雨中的荷葉,喻呵護自己的母親。
后三者,已有的材料已經形成對應關系,無需再添加,只有第一個缺失,因此要增加這一內容——作者因此增添了回憶的內容:故鄉的院子里到處都是紅蓮,專門表述有三蒂的,然后借祖父的話:開了三蒂蓮花,增添三姐妹,將三蒂紅蓮和三姐妹對應起來——這樣,寫作方法和具體內容就高度一致了。
【五】為了讓寫作方法運用的更貼切,適當修改原始材料。
作者運用借物喻人,其中有一項是借荷葉來喻母親。母親對女兒的關心呵護是主動的。而原始材料中,荷葉是被大雨打得傾斜了,才被動地護住了紅蓮,如果不做改動,母親和荷葉的行為就不夠相似,主題也無法正確表達,借物喻人就用得生硬、牽強。因此,作者冰心將荷葉由被動,改為主動:一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的傾側了下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
細細研讀名家的作品,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擺在他們面前的原始素材和擺在我們面前的原始素材同樣粗糙,同樣單薄,上帝并沒有對他們給予特別的眷顧。他們之所以能寫出優秀的作品,是因為他們比我們多了更多的思考,做了更多地添加和修改,才使粗陋的原始材料羽化飛升的。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