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0-09-21 14:07:32
優秀的作品,有三個最基本的要求:形式新穎、素材新穎、立意新穎。在寫作教學過程中,100%的語文老師都在理論上反復強調過這三點,然而一旦進入實踐層面,當學生問及:怎樣才能實現這三個“新”呢?很多老師便會陷入啞口無言、束手無策的窘境。
那么,如何讓尋常的素材和立意,搖身一變,煥然一新。
一.素材與立意的關系
素材和立意的關系,是個抽象的概念,很難理解和把握。為了變抽象為具體,我找了一個命題——《一個陌生人》,讓學生進行實際寫作,然后進行客觀統計,列表如下:
寫作素材 立意
1.一個陌生的小學生給一個老奶奶讓座 贊美小學生舍己為人,助人為樂。
2.一個陌生的叔叔把媽媽丟的錢包還給媽媽 贊美叔叔拾金不昧的精神品質。
3.一個買菜阿姨把店主多找的零錢還給回去 贊美買菜阿姨講求誠信,無私正義。
4.新搬來的鄰居幫助奶奶提菜上樓 贊美新鄰居助人為樂、尊敬老人。
5........
上面的統計表告訴我們:立意總是隨著素材的改變而改變,有什么樣的素材,就有什么樣的立意,素材一旦確定,立意便無法改變。從這一點著眼,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推論:要實現立意全新,必須在素材的選取上“下功夫”、“動腦筋”。
二、以素材求新實現立意求新的途徑
(一)故事情節,縱向延展
一個故事,講到某處,停下來,能夠表現一個主題(立意),繼續向前延伸一個情節,立意就會發生改變,不斷延伸,立意就會不斷改變,在這種“延伸”中,素材逐步變新,立意也隨之逐步變新。
例如:
1.一個孩子給一個老奶奶讓座。
——立意:贊美孩子尊敬老人,助人為樂。
2.一個孩子給一個老人讓座,(一次延伸故事情節)媽媽問他:為什么給老人讓座?他趴在媽媽耳朵邊告訴媽媽:班主任也坐在車上,自己要評選三好學生,必須給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
——立意:揭露孩子為了名利,不惜弄虛作假的品質。
3.一個孩子給一個老人讓座,(延伸故事情節)媽媽問他為什么給老人讓座,他趴在媽媽耳朵邊告訴媽媽,班主任也坐在車上,自己要評選三好學生,必須給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二次延伸)媽媽告訴兒子,不能為了評選三好學生而弄虛作假,這樣的三好還不如普通學生!
——立意:贊美母親善于正面引導孩子,用積極的思想教育孩子。
4.一個孩子給一個老人讓座,(延伸故事情節)媽媽問他為什么給老人讓座,他趴在媽媽耳朵邊告訴媽媽,班主任也坐在車上,自己要評選三好學生,必須給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二次延伸)媽媽告訴兒子,不能為了評選三好學生而弄虛作假,這樣的三好還不如普通學生!(三次延伸)兒子問母親,如果這次評不上三好學生,單憑自己的成績,無法考上全家人期盼的某熱點中學,只有評上了三好學生,德育品行上獲得加分,才能考上,自己該怎么辦?媽媽沉默了一會兒,告訴兒子:評上三好學生以后,就不要再這樣做了。
——立意:揭示了人們其實都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但功利的誘惑與人的自私本性,會很容易讓一個高尚的人變成卑劣的人這樣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
5.一個孩子給一個老人讓座,(延伸故事情節)媽媽問他為什么給老人讓座,他趴在媽媽耳朵邊告訴媽媽,班主任也坐在車上,自己要評選三好學生,必須給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二次延伸)媽媽告訴兒子,不能為了評選三好學生而弄虛作假,這樣的三好還不如普通學生!(三次延伸)兒子問母親,如果這次評不上三好學生,單憑自己的成績,無法考上全家人期盼的某熱點中學,只有評上了三好學生,德育品行上獲得加分,才能考上,自己該怎么辦?媽媽沉默了一會兒,告訴兒子:評上三好學生以后,就不要再這樣做了。(四次延伸)半年過去了,評選結果公布了,名單里沒有這個孩子的名字。老師說:這個階段,絕大多數同學都表現得非常好,但也有個別的人為了評優,故意做好事給老師看,老師的眼睛是雪亮的,同學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希望他能夠以此為教訓,努力做一個真正的三好學生!
——立意:揭示了人間正道是滄桑,無論我們多么費盡心機,欺瞞最終總會被人識破,弄虛作假招致夢想失敗這樣的人生哲理。
隨著故事情節的不斷延展,原始的平凡素材,像做美容一樣,不斷更新,改頭換面,立意也在一次次素材變化中新意漸生。很多作家說,同一個材料,換一個角度使用,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同學不懂得如何變換角度,其實這里將故事情節向前延伸,就是一種角度變換的方法。
(二)故事情節橫向聯系
所謂橫向聯系,就是從一個已知的平俗素材開始,展開聯想,去尋找與之同類或相反相對的素材,進行并列敘述。同類聯想,立意是從共同點中總結規律;相反或相對聯想,立意是突破傳統認識,從差別中找尋新認識。
1.同類聯想
例如:
原始素材:一片樹葉,離開枝頭,枯萎了。
展開同類聯想: 一滴水,濺到岸上,風干了。一只大雁,掉了隊,迷失了方向。一只羚牛,離開了遷徙的大軍,命喪虎口。一位勇士,獨闖敵陣,孤立無援,彈盡糧絕而死......
將這些同類聯想并列敘述出來,我們可以從中發現這樣的規律:任何一個生命個體,無論渺小還是偉大,只要離開了群體、脫離了團隊,等待他的命運,要么是失敗,要么是滅亡。只有置身一個團隊,才能獲得生存和發展。
先將原始素材和聯想到的內容寫出來,然后總結相同點,寫出蘊含其中的規律, 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文章:
一片樹葉,離開枝頭,枯萎了。
一滴水,濺到岸上,風干了。
一只大雁,掉了隊,迷失了方向。
一只羚牛,離開了遷徙的大軍,命喪虎口。
一位勇士,獨闖敵陣,孤立無援,彈盡糧絕而死......
任何一個生命個體,無論渺小還是偉大,只要離開了群體、脫離了團隊,等待他的命運,要么是失敗,要么是滅亡。只有置身一個團隊,才能獲得生存和發展。
2.逆向聯想
例如:
原始材料:鄰居家的叔叔,因為離婚,跳樓自殺了。
從相反或相對的角度,展開逆向聯想:
門前的楊樹,被風吹折了樹冠,一個月后,又抽出了新的枝條。
一個孩子,摔倒了,他爬起來,擦干眼淚,拍拍身上的土,繼續前行。
一場大雨,沖毀了一個蟻群的家園,雨過天晴,它們選擇了一處高地,重建家園。
幾場嚴霜,萬物凋零。當春天再次降臨,那些飽經滄桑的枝頭,依舊花團錦簇,綠葉成蔭。
將原始材料與逆向聯想收集到的材料進行比較,重點探尋行為和結果的本質差別,從中發現不同于常規的認識:面對撲面而來的困境與磨難,最終的成敗取決于一個人的心態。心靈之火熄滅了,世界便從此走向黑暗,希望之火熊熊燃燒,即便面對曠古嚴寒,也會迎來春暖花開。
將這些內容依次寫出來,就變成了一篇立意全新的小文章:
鄰居家的叔叔,因為離婚,跳樓自殺了。
門前的楊樹,被風吹折了樹冠,一個月后,又抽出了新的枝條。
一個孩子,摔倒了,他爬起來,擦干眼淚,拍拍身上的土,繼續前行。
一場大雨,沖毀了一個蟻群的家園,雨過天晴,它們選擇了一處高地,重建家園。
幾場嚴霜,萬物凋零。當春天再次降臨,那些飽經滄桑的枝頭,依舊花團錦簇,綠葉成蔭。
面對撲面而來的困境與磨難,最終的成敗取決于一個人的心態。心靈之火熄滅了,世界便從此走向黑暗,希望之火熊熊燃燒,即便面對曠古嚴寒,也會迎來春暖花開。
(三)將故事情節合理“改道”
有很多事,一旦發生,其發展脈絡往往是千篇一律的,知道了它的發端,就知道了其過程和結果,如果我們能夠根據生活經驗,從某個情節入手,讓情節發展避開常規發展軌跡,在符合生活實際的基礎讓,讓故事情節沿著另一個方向發展,并走向不同的結果。這樣,素材變得全新,立意也會變得全新——這種方法,就是將故事情節發展,進行合理“改道”,實現素材新、立意新的藝術目標。
例如:愚公移山的故事——
愚公移山
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靠著大山居住著。由于大山的阻隔,交通十分不便,每次進山出山都要走很多冤枉路,于是他將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和你們的祖輩在這里住了幾百年,過了幾百年翻山越嶺的日子,為了讓你們不再受祖輩曾經遭受的苦難,我決定跟你們一起,盡全力鏟除困擾我們的這些險峻的大山,修一條可直達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大路,你們說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成。
這時候,他白發蒼蒼的老伴說:“你已經多大了?憑借您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么樣呢?況且挖下來的土石不計其數,往哪里放呢?”大家說:“我們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率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幾個人,立即動工。他們用簡陋的工具鑿石挖土,然后用箕畚裝了土石運往渤海。愚公的鄰居是個姓京城的寡婦,家中有個孤兒,才七八歲,剛剛換牙,聽說了這件事,也蹦蹦跳跳前去幫助他們。冬來暑往,他們挑著沉重的土石,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邊上,住著另一個老者叫智叟,聽說了這件事,找到愚公說:“你干的事和你的名字真的很匹配,愚不可及!就憑你衰殘的年齡和微薄的體力,少得可憐的人手,落后的工具,連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損壞,又能把這兩座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樣呢?”
北山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你想想,即便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然而山卻不會加大增高,愁什么山挖不平?”智叟望著倔強的愚公,不知說什么話才好。
手持大蛇的山神得知這個消息,怕愚公他們不停地挖下去,便急匆匆地將此事報告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誠心深深感動,隨即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負著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東,一座放在雍南。
從此,從冀州南部,到漢水南岸,變成了一馬平川,再也沒有大山的阻隔了。
故事情節如果如此敘述,立意是:贊美愚公持之以恒的精神。
如果從智叟勸諫愚公開始,故事情節進行合理“改道”,故事和立意都會煥然一新:
愚公移山
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靠著大山居住著。由于大山的阻隔,交通十分不便,每次進山出山都要走很多冤枉路,于是他將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和你們的祖輩在這里住了幾百年,過了幾百年翻山越嶺的日子,為了讓你們不再受祖輩曾經遭受的苦難,我決定跟你們一起,盡全力鏟除困擾我們的這些險峻的大山,修一條可直達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大路,你們說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成。
這時候,他白發蒼蒼的老伴說:“你已經多大了?憑借您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么樣呢?況且挖下來的土石不計其數,往哪里放呢?”大家說:“我們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率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幾個人,立即動工。他們用簡陋的工具鑿石挖土,然后用箕畚裝了土石運往渤海。愚公的鄰居是個姓京城的寡婦,家中有個孤兒,才七八歲,剛剛換牙,聽說了這件事,也蹦蹦跳跳前去幫助他們。冬來暑往,他們挑著沉重的土石,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邊上,住著另一個老者叫智叟,聽說了這件事,找到愚公說:“你干的事和你的名字真的很匹配,愚不可及!就憑你衰殘的年齡和微薄的體力,少得可憐的人手,落后的工具,連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損壞,又能把這兩座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樣呢?”
晚上,愚公躺在潮濕的窩棚里,想著智叟的話,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按照這樣的速度,不知何年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不知子子孫孫要遭多少罪付出多少代價才能完成這樣一個宏偉的工程呢?條條大路通羅馬,難道再沒有別的辦法改變一家人的生存環境了嗎?就這樣想著,想著,一條靈光突然閃過腦海,他一咕嚕爬起來,興奮再次將大家召集到一起。
“今天,智叟的話提醒了我,我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憑著我們這幾個人的力量,一千輩字恐怕也無法將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走,即便搬走了,我們也要付出多少代的代價,剛才我突然想明白了,既然我們有搬山的勇氣,為什么不搬到另一個地方重建家園呢?我們用一輩子的努力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為什么偏偏要在這里苦熬呢?過去,我不喜歡動腦子,只知出蠻力,險些害了子孫,以后,你們千萬別再犯我這樣的錯誤!”
一年以后,在漢水南岸的平原上,誕生了一個全新的小村莊。其間雞犬相聞,良田美池不計勝數,大家過著輕松、愉悅、富裕的生活。村口一塊大石頭上赫然刻著三個大字:智富莊。
如此改過以后,原始的素材變成全新的素材,立意也隨之大變,令人耳目一新。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