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12-19 12:20:00
4.難題沒思路。
解決方案:把數學當作文來寫,將思考的事情寫成文字,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的思維過程。每一個步驟從何而來,有何作用,寫在紙上才能看得清清楚楚。同時,鍛煉書寫能力以及適當的排版都是對考試有所幫助的。簡單題多梳理思路,遇到難題才不會手忙腳亂,按部就班的分塊解決每一部分,多鍛煉思維的邏輯性才能做到目無全牛,條理清晰。
(三)自我放棄。
解決方案:這類型的同學主要是在數學學習中沒有找到自我成就感,在這種情況下要學好數學,就需要自身努力,相信自己,但家長和老師的鼓勵也是非常重要的。
初二數學難點多,需要我們從開始就拿出百分百的努力打好基礎,有針對性的補充不足之處,但有問題一定要及時問,要不然問題會越積越多,最終導致對數學沒有信心,也就沒有興趣了。如果數學成績要有較大的提高,當然還是需要努力,擁有目標——制定計劃——實施——根據預定日期檢驗計劃完成情況。
從教學中不難發現,不同的學生身上普遍存在的數學學習問題可以歸結為三點:畏難情緒、計算失誤、邏輯混亂。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一)畏難情緒
不少學生看到陌生題型就會退縮、逃避,甚至表現出一種畏懼情緒,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對學習的畏難情緒。而這種情緒在數學學習中體現得就更為明顯。上了初中以后,數學從數字跨越到代數,從簡單的點線面計算跨越到復雜的證明與推導,學生遇到難題的幾率更為頻繁。部分學生在難題的處理上收到過挫折或者不曾獲得成功感,漸漸產生了畏難情緒。如何重塑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1.心理暗示:它真的很難嗎?!其實它并沒有這么難,都是我們學習過的知識,我再堅持多思考幾分鐘試試;
2. 端正態度,明確目標:我們做習題的目的是查缺補漏,是通過練習的錯誤發現自己掌握不夠深刻的題型從容再有針對性地去攻克相關題型。問題的浮現總比問題存在卻毫不知情來得更有意義;
3.冷靜讀題,回憶相關知識:所謂的難題,又或者讓人產生畏難情緒的題,多是一種創新題,一種學生看著覺得陌生無從下手的題。這種時候建議學生冷靜讀題,逐一分析每個條件的作用,聯想每個條件所涉及的理論,當你對知識點足夠熟悉時,或許一個條件就足以讓你找到解題切入點;
4.尋求小貼士,同學老師為你加油:當局者迷,有時思路較為混亂時難免會對顯而易見的要點視而不見,不妨尋求同學老師的幫助,通過他人的提示嘗試自己找到解題方法。
(二)計算失誤
常有優秀的同學考試失手是敗給了計算,然而計算卻是從小伴隨我們長大,甚至要跟隨我們一生的本領。是什么原因讓我們失誤?又該如何去盡量降低計算失誤所造成的遺憾?
1.尋找錯誤根源,牢記計算規則:所有的錯誤總是有原因的,如果每一次我們都歸因為“失手”、“不小心”,這難免會有自欺之嫌。不管是作業、測驗還是考試,但凡是涉及到計算錯誤的都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是計算過程中不明確運算規則嗎?是抄錯了數字符號,還是手比腦快寫的跟想的并不一致?只有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才能有找到明確的應對方法,因此,不要再去逃避計算錯誤了,是不是一時不小心,希望你能更清楚,更了解你自己;
2.多一點強迫癥,反復回頭檢查,適時利用“還原法”:計算總涉及琳瑯滿目的數字和符號,容易讓人抗拒,但是再想想,你是否也同時在抗拒獲得高分?數學,尤其是代數,需要那么一點強迫癥,適時地回頭檢查,檢查題目步驟是否抄錯,檢查去括號時有沒有注意符號的變化,檢查提取公因式時是否每個項都提取了等等,如此一來十幾秒的檢查時間,就可以保證到我們前面所花的時間都是有效的,能爭取分數的時間。另外,代數的檢查大可以采用“還原法”去檢查,由于做題時只能按順序解答,但檢查時若能逆向地檢查,倒序地檢查,把我們所做的計算從結果還原到條件,我們就更容易通過不同的角度發現錯誤了;
3.不依賴計算器:不少學生討厭計算,上初中后可以使用計算器無疑給這部分學生帶來了便利,但是過分地依賴計算器會削弱我們自身的計算水平,甚至是不能使用計算器時連一些最基本最簡單的數字的加減也增大了錯誤的可能性。對計算器的態度應是,無法口算也無法筆算時使用,考試時間緊迫時使用,即可以使用,但不依賴;
4. 適當的獎懲:當我們清楚了自己的問題之后,該做的就是逼著自己去改正。一而再地犯同一個錯誤的同學,可以適當地給自己一些懲罰,當然做得好的時候也有獎勵,至于如何懲罰如何獎勵,那就看你自己到底有多想把計算失誤的壞毛病改正過來了;
5.多想想“如果……那么……”,明確自己的實力:或許你如果沒有算錯數,那么你就是全班前三名?或許你如果沒有抄錯題,那么你就能把這道難題完完整整地做出來?或許你如果沒有計算失誤,那么你就能上到你理想的高中?很多的如果,我們做的這些假設不是自欺,而是在合理的范圍內假設,明確自己的實力,如果你還有不甘,那就改變吧孩子!
(三)邏輯混亂
常見學生能口述出解題關鍵,或者順利找到證明的方法,但偏偏在表達過程中出現邏輯混亂,導致無法把分數全部拿到手。我們該如何掌握答題的技巧?
1.夯實基礎,牢記定理,理清每一步的因果關系:只有清楚每一步的理論依據,什么樣的條件得出了什么樣的結論,我們才能談得上表達。而表達最根本的仍是我們對相關定理的熟悉程度;
2. 適當做筆記,隨時翻閱定理與公式:數學學習中要記的公式或定理并不多,但要完全記住卻也總會需要一定時間,若能適當地做總結,選取屬于自己的記憶方式,定能事半功倍;
3.從書寫工整抓起,別讓閱卷老師混亂了:書寫習慣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思路,若能工工整整有條不紊地把自己的思路表達出來,即便是檢查,也能更清晰。日過字跡潦草到自己都無法辨認,那閱卷的老師又如何去猜測你的想法?數學的書寫不是書法,不要求藝術性,只要工工整整就夠了;
4.反復總結易錯點,做個了解自己的人:簡答題的邏輯混亂,是對某個定理不熟悉,還是對某種輔助線作法未理解?反復地總結,把自己最薄弱的攻克下來,相信沒有什么能難倒你的。
數學的學習習慣不是你平常不在意,你中考時想在意就能在意成功的,希望同學們能把要求真正落到實處,從做作業開始改變,一點一滴地糾正自己的問題。細節決定成敗,獲取高分最好的捷徑,是從平常做起,讓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一種自然而然。
相關推薦:
2021年全國各省市中考報名時間匯總
2021年全國各地中考體育考試方案匯總
2021年全國各省市中考時間匯總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1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