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試卷示例二”的聽力短文以表格形式考查;“試卷示例三”中的聽力短文題只給一條答題線,不再提示所填的詞數;
2、“試卷示例二”中的任務型閱讀的題目為句子填空,不帶問題的形式;
3、“試卷示例三”中的書面表達為5分的連詞成句和10分書面表達。
道德與法治科目的三套“試卷示例”各不相同,且與2021年中考真題相比,呈現出較大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時政題目考查有變化
1、“試卷示例一”中首次出現了三空選填時政題;
2、“試卷示例二”中再現了1分非選擇題填空時政題,時政總分為7分。
(二)單題分值增大,出現較大分值題目
非選擇部分多數題目為4分以上,且出現較大分值的題目,如“試卷示例一”第18題第(2)問為6分;“試卷示例二”第17題第(2)問為10分;“試卷示例三”中第17題第(2)問為6分。
較大分值題目對學生解讀材料、概括材料、多角度分析問題提出了較高要求,是整套試卷中的難題,考生的作答情況對最終的考試成績有較大影響。
從2021年中考結果來看,道德與法治科目成績低分段的學生比例較大,高分段的學生比例較少,這樣的成績表明,道德與法治科目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度較大的科目。作為在中考中分值占比較大的科目(滿分80分),道德與法治的成績對中考成績的影響較大,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需要注意的是:
1.“雙減”與“疫情”背景下命題的變化。“雙減”政策是國家意志,今年試題中必然要考慮這個因素,這個因素自然也會以試題的形式反映。“疫情”因素是陜西中考今年復習更加要關注的問題,因此,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認識現實世界也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內容。
2.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是永恒的主題,迎著生活熱點上,體現國家意志,關注現實生活是中考《道德與法治》不變的靈魂和永恒的主題。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試題立意必然聚焦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如果所學知識不能和生活相關聯那是毫無意義的,這里的生活既可以是普通百姓日常的“小生活”,也可以是國際國內社會的“大生活”,即現實生活。既有經濟,又有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在命題者眼中,命題所設置的情境材料都是要符合生活本來面目、符合生活本身邏輯的,都是真實可靠的、具體生動的。如何打通生活邏輯和理論邏輯,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既是課堂教學老師的任務,也是命題工作者思考的問題。因此,以問題為中心,做好社會熱點的搜集整理,這是道德與法治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重要特點。
數學科目的“試卷示例二”與2021年中考真題相比沒有變化,“試卷示例一、三”的題目數量及部分題型分值有所變化,且各不相同。
1、“試卷示例一”選擇題變為7道,解答題增加3分;
2、“試卷示例三”選擇題變為7道,填空題變為6道,解答題中增加1道整式計算。
2022年中考是中小學實行雙減后的第一個中考,也有著歷史的意義,除了陜西省,各省份的命題方向都有所調整,而根據教育部之前所發布的2022中考命題工作通知來看,一是禁止出現高中知識點和校外培訓內容;二是減少記憶性試題,增加開放性、綜合性、探究性試題;關于這一改變,早在2021年就被提起過,也是為實現素質教育做出的改變,如今的中考選拔政策,不再局限于純理論知識學霸,而是培養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
這樣的調整,對于大部分同學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優等生不用為了“拔尖”,去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一些“超綱題”,備考的壓力可以明顯得到緩解,考生們也更容易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而對于那些正在徘徊在普職分流邊緣的中等生來說,也是一個“逆風翻盤”的好機會,沒有了這些“超綱題”作為自己復習道路上的“絆腳石”,中等生和優等生之間的差距也會被縮小,如果能夠抓住這機會,很可能在最后這個關鍵階段實現逆襲。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