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2年初中物理:力學相關概念(2)。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二、力的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1、定義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壓等具體動作的抽象概括。
2、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后者對它的力)。即:a.發生力時,一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存在,也就是說,沒有物體就不會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質性);b.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施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所以沒有施力物體或沒有受力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c.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發生力的作用,沒有接觸的物體之間也不一定沒有力“接觸與否”不能成為判斷是否發生力的依據;d.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對力總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e.施力物體、受力物體是相對的,當研究對象改變時,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也就改變了。
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a.可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說明: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運動快慢改變或運動的方向改變。)b.可使物體的形狀與大小發生改變(形變)
3、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來表示。1N大小相當于拿起2個雞蛋的力。
4、測量工具:測力計,實驗室中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
a.彈簧秤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彈簧秤的正確使用:(1)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2)認清最小刻度和測量范圍;(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4)測量時彈簧測力計內彈簧的軸線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5)觀察讀數時,視線必須與刻度盤垂直;(6)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圖示: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其作圖方法如下:(1)畫出受力物體:一般可以用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圓圈表示;(2)確定作用點: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上,且畫在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的接觸面的中點,如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不接觸或同一物體上受二個以上的力,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的幾何中心;(3)確定標度:如用1厘米線段長代表多少牛頓;(4)畫線段:從力的作用點起,按所定標度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直線,用來表示力的大小;(5)標出力的方向:在線段的末尾畫上箭頭(含在線段內),表示力的方向;(6)將所圖示的力的符號和數值標在箭頭的附近。
7、力的示意圖:即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
具體的畫法是:(1)用線段的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2)延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個圖中有幾個力,則力越大,線段應越長。注意:有時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圖標出力的大小。
8、重力G:地面附近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1)方向:豎直向下;(2)大小(計算公式):G=mg(重力跟質量成正比)=>m=G/g,g=G/m(g是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牛頓/千克,在粗略計算時也可取g=10牛頓/千克)∴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3)作用點:重力的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上。其中,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4)重垂線是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5)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它的受力物體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
9、彈力: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