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09-25 16:56:40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時代特征】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世界形勢變得更加紛繁復雜。歐洲國家的殖民擴張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抗爭,同時,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力量得到進一步增強。
1.殖民抗爭:拉美獨立運動、印度民族大起義
2.資本主義制度的鞏固和擴展:美國通過南北戰爭,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俄國和日本分別通過1861年改革和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得以迅速擴展,資產階級的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
【核心考點】
1.玻利瓦爾和圣馬丁領導了拉美獨立運動,他們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
2.印度民族大起義反抗的是英國的殖民統治,民族女英雄是章西女王。
3.俄國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質是封建性質的改革;作用: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
4.俄國1861年改革的原因:農奴制阻礙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領導者:亞歷山大二世。主要內容:廢除農奴制。性質:自上而下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影響: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5.日本明治維新的時間:1868年起。原因:幕府統治的危機和民族危機的加劇;性質:自上而下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主要內容:⑴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⑵軍事上: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⑶經濟上:地稅改革,“殖產興業”,發展近代經濟。⑷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積極作用: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于資本主義強國之列。
6.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兩大障礙是英國殖民統治和黑人奴隸制,分別通過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得以解決。
7.美國南北戰爭 根本原因: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和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南北矛盾的焦點是奴隸制度的存廢問題)。導火線:1860年,主張限制奴隸制發展的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轉折點:1862年9月,聯邦政府頒布《宅地法》,林肯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性質: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影響: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8.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領導了南北戰爭,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維護了國家統一,解放了黑人奴隸,為美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最大障礙。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