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11-18 15:00:56
第一章
單項選擇題:
近代以來的歷史表明,要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首先:( )
A、發展民族工商業
B、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
C、學習外國先進的軍事和科學技術
D、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中國歷史的發展從此發生重大轉折。鴉片戰爭之所以被稱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是因為( )
A、清王朝內部滿漢民族矛盾急劇惡化
B、民族意識已經普遍覺醒
C、農民起義規模空前
D、中國的封建社會逐步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近代中國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
B、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
C、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D、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4、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最終目的,是要瓜分中國、滅亡中國。1895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這集中表現在( )
A、競相租借港灣和劃分勢力范圍
B、外國資本在中國近代工業中爭奪壟斷地位
C、設立完全由外國人直接控制和統治的租界
D、從侵占中國周邊鄰國發展道蠶食中國邊疆地區
5、鴉片戰爭后,美國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 )
A、《望廈條約》
B、《黃埔條約》
C、《南京條約》
D、《北京條約》
6、鴉片戰爭后,法國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 )
A、《望廈條約》
B、《黃埔條約》
C、《南京條約》
D、《北京條約》
7、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群眾性的反侵略斗爭是( )
A、太平天國運動
B、虎門銷煙
C、義和團運動
D、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
8、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掠奪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是( )
A、法國 B、英國 C、俄國 D、美國
9、1839年組織編寫《四洲志》,向中國人介紹西方情況的歷史人物是( )
A、林則徐 B、魏源 C、馬建忠 D、鄭觀應
10、1894年11月喊出了“振興中華”這個時代最強音的是( )
A、林則徐 B、魏源 C、康有為 D、孫中山
11、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主張學習外國先進的軍事和科技,他在哪部著作中提出這個思想( )
A、《夷情備采》 B、《四洲志》 C、《海國圖志》 D、《盛世危言》
12、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最終目的是( )
A、幫助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B、傳播西方先進文化
C、為本國資本主義發展尋求市場和原料產地
D、瓜分中國,滅亡中國
13、標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徹底形成的不平等條約是( )
A、《天津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14、中國近代以來,促使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的重大事件( )
A、日本全面侵華戰爭 B、中日甲午戰爭 C、八國聯軍戰爭 D、中法戰爭
15、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C、救亡圖存和振興中華
D、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16 被稱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 )
A、林則徐 B、魏源 C、龔自珍 D、鄭觀應
17 標志著近代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天津條約》 D、《望廈條約》
18 帝國主義列強不能滅亡和瓜分中國,最根本的原因是( )。
A、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和互相制約
B、帝國主義國家的內部矛盾
C、中華民族進行的不屈不撓的反侵略斗爭
D、中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
19、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逐漸被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其對中國的影響不包括( )。
A、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
B、西方的先進生產技術逐步傳入中國
C、英國對華輸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20 將中國領土臺灣割讓給日本的不平等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璦琿條約》
21 在近代中國,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條件是( )
A、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
B、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C、推翻封建主義的統治
D、建立資本主義制度
22、1843年,魏源編成《海國圖志》。他在書中寫道:“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所說的夷“長技”主要是指西方的( )
A、宗教的思想文化 B、教育和人才培養
C、軍事和科學技術 D、民主和政治制度
23、認識中國近代一切社會問題和革命問題的最基本的依據是認識( ) A、中國近代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
B、中國近代社會近代化的歷史過程
C、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質
D、中國近代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過程
24、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是在( )
A、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后 B、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后
C、八國聯軍戰爭爆發后 D、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后
25、1946年,在上海,一名美國大兵打死了一名中國黃包車夫,中國司法當局卻無權對其治罪,列強的這種特權來自于《南京條約》附件中的哪項條款( )
A、片面最惠國待遇 B、在通商口岸的行動權利
C、外交豁免權 D、領事裁判權
26、強迫清政府把九龍半島南端和昂船洲割讓給英國的不平等條約是( )
A、《北京條約》 B、《南京條約》
C、《黃埔條約》 D、《望廈條約》
27、在甲午戰爭中英勇殉國的愛國將領是( )
A、關天培 B、鄧世昌 C、陳化成 D、海齡
28、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對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 )
A、是完全對立,堅決反對的
B、是完全依賴,堅決追隨的
C、既有矛盾,斗爭的一面,又有依賴,妥協的一面
D、只反對本國封建主義,不反對外國資本主義
29、從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間,中國人民對外國侵略進行了英勇頑強的反抗,但歷次的反侵略戰爭,都是以中國的失敗,中國政府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告終,從中國內部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
A、軍事戰略錯誤 B、社會制度的腐敗
C、經濟技術的落后 D、思想觀念的保守
30、1945年10年25日,中國政府在臺灣舉行受降儀式。根據《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領50年之久的臺灣以及澎湖列島,由中國收回。這成為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重要標志。中國被迫把領土臺灣割讓給日本的不平等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璦琿條約》
31、在甲午戰爭后,嚴復翻譯的《天演論》所宣傳的重要思想是( )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C、“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D、“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32、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一生以革命為已任,立志救國救民,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早在青年時代,孫中山先生目睹山河破碎、生靈涂炭,就提出( )
A、“吾國四千余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以后始也”
B、“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
C、“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D、“進者存而傳焉,不進者病而亡焉”
多項選擇題
1、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
A、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 B、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
C、帝國主義同中國封建勢力的矛盾 D、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
2、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進行軍事侵略,下列行徑屬于軍事侵略的是( )。
A、發動侵略戰爭 屠殺中國人民 B、勒索賠款 搶掠財富
C、侵占中國領土 劃分勢力范圍 D、扶植、收買代理人
3、近代以來資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方式主要有:( )
A、軍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經濟掠奪 D、文化滲透
4、近代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 )。
A、沉重地打擊了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的侵華野心
B、使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歷盡劫難、屢遭侵略而不亡
C、它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鑄成了中華民族的民族魂
D、反侵略戰爭的失敗,挫傷了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意志,讓中國人一蹶不振
5、近代中國反侵略斗爭失敗的原因( )
A、社會制度的腐敗 B、經濟技術落后
C、外國侵略勢力強大 D、資本主義比較發達
6、近代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 )
A、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B、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
C、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D、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
7、在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條件下,中國不可能在獨立的基礎上與外國發生經濟往來。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同中國發生經濟關系,不是為了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而是為了控制中國的經濟。列強控制中國經濟的方式有( )
A、控制中國的交通運輸業 B、在中國設立銀行
C、控制中國的關稅和鹽稅 D、在中國設立出版機構宣傳西學
8、鴉片戰爭爆發前,英國等西方國家向中國走私大量的鴉片,其結果是( )
A、毒害了中國人的身體和精神 B、造成中國財政危機
C、加重了中國勞動人民的負擔 D、導致官員受賄腐敗
9、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這是因為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 ( )。
A、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B、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C、中國逐漸開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D、中國革命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組成部分
10、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了第一批不平等條約,其中主要有( )。
A、《北京條約》 B、《黃埔條約》 C、《望廈條約》 D、《南京條約》
11、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對中國的影響( )。
A、打破了清朝閉關鎖國的狀態 B、促進了封建經濟的解體
C、促使中國發生了資本主義因素
D、嚴重阻礙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是近代中國貧窮落后的根源
12、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的階級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動,其主要表現是( )。
A、地主階級本身發生了某些變化
B、部分農民階級向貧農或雇農轉化
C、工人階級的誕生 D、中國資產階級的產生
13、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圖謀破產的原因是( )
A、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 B、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相互制約
C、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反侵略斗爭 D、清政府的頑強反抗
14、資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使中國在經濟上 ( )
A、喪失了獨立性 B、加速了中國自然經濟的瓦解
判斷題
1、西方殖民主義勢力來到東方,是為了使東方國家成為獨立的資本主義國家。( )
2、近代中國誕生的新的被壓迫階級是農民階級。( )
3、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 ( )
4、近代中國社會最主要的矛盾是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
5、只有通過革命獲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以后,中國人民才可能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 )
6、近代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中國的所有地區,在所有時期都是半殖民地。 ( )
7、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軍事侵略。 ( )
8、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 )
9、近代中國反侵略戰爭失敗主要由于中國社會制度的腐敗和經濟技術的落后。 ( )
10、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爭奪和瓜分的圖謀,在中法戰爭爆發后達到高潮。( )
11、鴉片戰爭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個港口城市為通商口岸,打破了清政府的閉關政策。 ( )
12、中國的工人階級與中國的資產階級同時產生 ( )
13、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始終不在中國社會經濟中占主導地位 ( )
14、外國資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目的是想使中國變成一個資本主義的國家( )
15、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
16、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
17、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的目的是宣揚殖民主義奴化思想,麻醉中國人民的精神,摧毀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
18、中國近代史上英國在中國上海設立了第一塊租界。 ( )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