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整合 2022-12-05 10:46:49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初一期中考試:《世說新語》二則,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世說新語》二則
(一)文學常識
《詠雪》、《陳太丘與友期行》選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由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
(二)文章主旨
《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詠雪一事,表現了謝道韞的出眾才華和聰明機智,同時也透露出一中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傳承。
《陳太丘與友期行》講的是七歲兒童陳元方的故事,表現了小小年紀的陳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時從另一個側面告誡人們做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
(三)理解文章內容
1.“寒雪”“內集”“欣然”“大笑樂”等詞有什么作用?
“寒雪”“內集”“欣然”“大笑樂”營造了一中溫馨、融洽、歡快、、熱鬧的家庭氛圍,同時交代了詠雪的背景。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你認為他大笑的內涵有哪些?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的更好?
既有享受天倫之樂的愉快,也有自己中途命題獲得成功的得意;有對兄子的略含貶義的笑,更有對兄女的贊許之笑。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耐人尋味。
3.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結尾交代謝道韞身份這種寫法?
這樣寫,使讀者在不知道她是誰的時候先領略了她的才華,已經暗示了她是一個不平凡的人。這是一種未見其人先知其才的寫作技巧,使謝道韞這個人物形象和她的才華展現得尤其突出,表明作者非常贊賞她的才氣。
4.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
(1)“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
(2)“柳絮”一喻好,不僅講究形似更是神似,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5.“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從神態、語言描寫品析這句話。
一個“怒”字,使“友人”不守信用而且無理的神態畢現。“非人哉”更表現了“友人”的粗野、毫無羞恥之心的特點。這也為陳元方的反駁之語提供了依據。
6. “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猶今之“您”。
“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家君”是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7. 元方指出了父親友人的哪兩個錯誤?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8. “友人慚,下車引之”表現了什么?
“慚”字寫出了“友人”已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對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盡顯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則表明了友人想對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
9. 陳元方是一個怎樣的人?
閱讀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表現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10. 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①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于人,不知自責且對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②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他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這個人呢?原諒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了一個人胸襟寬廣,有涵養嗎?所以我覺得元方最后的舉動略顯失禮。
11.《陳太丘與友人期》一文給我們的啟示是:做人要誠實守信,重視禮儀。
(四)文言知識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問,相當于“嗎”。
2.古今異義:
(1)兒女 :
古:子侄輩 今:子女
(2)去
古:離開 今:到什么地方去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