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12-08 13:20:30
知識點1 彈性和塑性
1. 彈性和塑性
(1)受力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態,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彈性。
(2)變形后不能自動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塑性。
2. 彈性限度:當彈性物體的形變超過某一數值時,即使撤去外力,物體也不能恢復原狀了,這個值叫彈性限度。
知識點2 彈力
1. 定義: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彈力。彈力產生在直接接觸并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之間。
2. 產生條件:相互接觸;發生彈性形變。
3. 大小: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在彈性限度范圍內,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性形變消失,彈力也隨之消失。
4. 方向:彈力的方向與物體發生彈性型形變的方向相反。
5. 彈力有無的判斷方法
(1)物體是否直接接觸。
(2)接觸處是否相互擠壓或拉伸。
(3)可先將接觸物體撤去,判斷研究對象是否能維持現狀。若能維持現狀則接觸物體對研究對象沒有彈力;若不能維持現狀則沒有彈力。可見接觸物體對判斷研究對象是否能維持現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知識點3 彈簧測力計
1. 測力計:測量力量的大小的工具。
2. 彈簧測力計的結構:彈簧、指針、刻度盤、掛鉤等。
3. 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大。
4. 用途:測量力的大小。
5.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1)使用前:a.明確量程,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能超出這個范圍。b.明確分度值,以便測量時可以迅速讀出測量值。c.明確指針是否指零,若不指零則要把指針調到零刻度線位置。
(2)使用時:a.拉力的方向要和彈簧測力計的軸線在一條直線上。b.注意彈簧、指針等不要和外殼摩擦,以免影響準確度。c.讀數時,視線要與指針所指的刻線垂直,即與刻度面板垂直。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