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12-09 18:53:22
第一節 兩種電荷
我們人類認識電現象,是從摩擦生電開始的。我國很早就已經發現電和磁的現象,在古籍中曾有“磁石召鐵”的記載。磁石首先應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時間,在《韓非子》和東漢王充著《論衡》兩書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以后由于航海事業發展的需要,我國在十一世紀就發明了指南針。我國漢代學者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有“頓牟掇芥”的記載。“頓牟”就是琥珀,“掇”是拾取的意思,“芥”是細小輕微的物體。公元前六世紀,希臘人就發現琥珀摩擦后能吸引輕小的物體。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的這個時期,由于規模化工業生產的需要,科學家們在電磁現象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快進展。
觀察:被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說物體帶了電,或帶了電荷。這里所說的輕小物體指:碎紙屑、頭發、通草球、灰塵、輕質球等。
一、使物體帶電
使物體帶電的方法:摩擦 接觸 感應。
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原子核組成的,電子受原子核束縛,繞原子核旋轉。不同物質,原子核對電子的束縛能力是不同的。物質中存在自由電子,平時呈現電中性。
1.摩擦起電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摩擦起電的原因:在摩擦過程中,電子會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得到電子的物體因有多余的電子帶上負電荷;失去電子的物體因缺少電子而帶上等量的正電荷。
實質: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是不同的;在一定的外界條件下,電荷會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
能量的轉化:機械能→電能。
2.接觸帶電:物體和帶電體接觸帶了電。如帶電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使之帶電。
3.感應帶電:由于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二、電荷的性質
存在兩種電荷
1.正電荷:規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叫正電荷。
本質上,是因為物質中的原子失去了電子。
2.負電荷:規定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叫負電荷。
本質上是因為物質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電子。
一些例子:比如電子帶負電荷,質子帶有正電荷,正負離子也帶有不同的電荷。
聽說過正電子嗎?
3.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三、驗電器
結構: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等三部分組成。
功能:檢驗物體是否帶電或者帶電多少。
工作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
1.一是看它能否吸引輕小物體,如能則帶電;
2.二是利用驗電器。用物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如果金屬箔張開則說明該物體帶電。
四、電荷量
1.電荷量:表征電荷多少的一個物理量;單位:庫侖(C)。
2.元電荷(e):一個電子所帶的電荷量,e=1.6×10-19C
電子是帶有負電最小電荷的粒子,人們把最小電荷叫元電荷。元電荷以下不能再分。
五、電荷的中和
異種電荷接觸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
1.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所帶正、負電量不等,接觸時,也會發生中和現象。這時,帶電量多的物體先用部分電荷和帶電量少的物體中和,剩余的電荷可使兩物體帶同種電荷。
2.中和不是意味著等量正負電荷被消滅,實際上電荷總量保持不變,只是等量的正負電荷使物體整體顯不出電性。
六、導體和絕緣體
導體:善于導電的物體。例如:金屬、人體、大地、酸堿鹽的水溶液、石墨等等。
導體導電原因:導體中有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金屬中導電的是自由電子。
絕緣體:不善于導電的物體。如:橡膠、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氣、油等。
絕緣體絕緣的原因:電荷幾乎都被束縛在原子范圍內,不能自由移動。
半導體:導電性能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硅 鍺
第2節 電流和電路
一、電流
1.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任何電荷的定向移動都會形成電流,不僅僅是電子。
2.電流的方向:我們規定,在電源的外部,電流從電源正極經用電器流向負極。
注意:電流的方向是正電荷移動的方向,所以和電子移動方向是相反的。
使用發光二極管可以判斷電流的方向。
二、電路
1.電源:能提供持續電流(或電壓)的裝置。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如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電機則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2.電路中有持續電流的條件:①有電源②電路閉合
3.電路的基本組成:由電源,導線,開關和用電器組成。
4.電路的三種狀態:
(1)通路:接通的電路叫通路,工作在導通狀態;
(2)開路(斷路):我們知道,電路要想工作、電器設備要想工作,必須有電流通路。那么,斷開的電路叫開路(斷路)。一般表現為電路電流為零,電路處于斷電狀態、不工作、關機狀態;
斷電后,電線里還有電嗎?如果沒電,為什么會有放電一說,如果有電,那么電如何釋放?
解答:斷電后,電線里還有沒有電(電流)跟電路連接的負載的性質有關。
另外,斷點兩端或者一端對地處可能存在電壓。
斷電后,電線里還有電嗎?如果沒電,為什么會有放電一說,如果有電,那么電如何釋放?6 贊同 · 0 評論回答
(3)短路:一提到短路,是有描述對象的,誰(A)被誰(B)短路了。根據A的不同,分為兩種情況:
A是電源,稱為電源短路,表現為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極上(實際情況,這是絕對不允許),當然存在間接的情況;
A是某一個用電器,稱為設備短路或者負載短路,電器(負載)兩端被導線連接在一起。
B是什么?通過上面的描述,就清楚了,導線,因為它的電阻很小,在中學階段,我們就理解為理想導線,也就是電阻為零的導線。
電路中一條支路被短路了,那這條支路還有電信號嗎?
解答:這取決于和這條短接支路相連的外電路的情況。如果我們認為短路電阻為零,則沒有電壓信號,但是電流信號還是有可能有的。
電路中一條支路被短路了,那這條支路還有電信號嗎?2 贊同 · 0 評論回答
5.電路圖:電路原理圖、電路結構圖、裝配圖、印刷板圖等等
用元件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電路原理圖,用于對電路工作原理進行分析。
在這里,必須記住各種電路元件符號。
[2]
第3節 串聯和并聯
一、串聯
1.串聯:把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叫串聯。任意處斷開,電路中都沒有電流
2.串聯電路特點:開關只需一個;各個用電器不能獨立工作(相互影響);電流路徑有且只有一條。
二、并聯
1.并聯:把元件并列地連接起來叫并聯。(各條支路之間互不影響)
2.并聯電路特點:開關可以不止一個;各個用電器能獨立工作(相互不影響);電流路徑不止一條。
三、判斷串聯、并聯電路的常用方法
1.分流法:觀察電路中的電流從電源正極出來后,經過用電器回到負極的過程中,是否存在分支。如果電流有分支,則電路為并聯;如果電流沒有分支,則電路為串聯。
2.斷路法:將電路中的任意一個用電器去掉后,觀察其它用電器是否能繼續工作。如果其他用電器能繼續工作,則電路為并聯;如果其他用電器不能繼續工作,則電路為串聯。
如果電路中連接有開關以及電壓表和電流表,這類題目是難點:
先看開關狀態,閉合用導線代替,否則就是斷開的,按照斷路處理;先把電壓表所在的位置看作斷路,把電流表所在的位置看作純導線;最后,再判斷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
例題:
題圖所示:S1、S2、S3是三個開關,L1、L2是兩個燈泡
問:
1)只有開關S1閉合時,那個燈亮? 只有S2閉合呢? 只有S3閉合呢?各燈泡是什么連接?
2)S1、S3閉合會怎樣?
3)S1、S2閉合會怎樣?
像這樣的電路的題,其實并不難,這就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約定。首先我們知道,電路圖中的三個開關S1、S2和S3以及連接導線都是理想的。理想的含義就是沒有電阻。也就是導線電阻為零、開關閉合時開關自身電阻也是零。這是分析電路的一個基本前提。
節點分析法:
節點法分析電路利用的是等電位的概念,凡事等電位的節點,可以合并為一個節點,這樣就簡化了電路,使得電阻的連接方式更明確,從而可以使用已經學到電阻串、并連的知識去求解。
具體方法是:
1.先看看電路中有幾個節點,有哪些節點電位是相同的;
2.然后,在原電路中從電源正極開始依次給不同的節點標注不同的符號,如A、B、C等。
但要注意相同電位的點標注一樣的符號。
3.再畫一個新的電路,按照次序先畫出標注的那幾個節點。
4.看原電路,每兩個節點之間都有哪些原件,在新電路中標出來。
這樣各元件的連接關系是不是就很清楚了。
節點法分析電路怎么學(初中物理)?3 贊同 · 0 評論回答
第4節 電流的測量
一、國際單位:安培(A);常用單位: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二、測量電流的儀表是:電流表 俗稱安培表
三、電流表的使用規則是:
1.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2.電流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
3.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
4.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實驗室中常用的電流表有兩個量程:
0~0.6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02安;
2. 0~3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1安。
記住:要測量誰的電流,則電流表就與誰串聯;反之,電流表與誰串聯,則表示測量誰的電流。
第5節 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串聯有以下特點:
電流: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I=I1=I2=⋅⋅⋅
并聯有以下特點: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電流:I=I1+I2+⋅⋅⋅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