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01-28 15:26:36
命題特點
“簡述大別山區茶產業可持續發展措施”、“請你圍繞伊塞克湖湖區的開發,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措施”等。
【考查方式】
對于措施類問題,即使題目中沒有對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該類問題時也要先找出造成問題的自然和人為原因,然后針對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問題 |
表現 |
解決措施 |
|
產業升級面臨困難;城市建設相對落后;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 |
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地區的產業升級;構建大城市群;加強規劃與管理,治理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
|
土地退化、植被破壞、環境污染 |
從防洪入手,綜合開發利用水資源;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林、牧、漁業;改善環境與發展旅游業相結合 |
我國的能源資源問題 |
能源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較少;能源地區分布不均衡;能源資源開發難度較大;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單位產值能耗高;能源需求增長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原油進口依存度超過警戒線,原油進口地過于集中 |
|
|
|
|
☆河流的治理原則、措施:
調洪;中游:分洪、蓄洪;下游:泄洪、束水。修水庫、植樹造林;中游: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沿海地區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工農業水資源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業的發展、發展節水農業(如:噴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規,提高人們節水意識、實行水價調節。1.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農業2.控制農村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3.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加快農業技術的應用和推廣4.發展節水農業、生態農業5.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6.延長產業鏈,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的收入7.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8.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1.調整工業布局:發展新興工業及第三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保證各業平衡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2.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各類資源。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環境;搞好區域規劃,加強生態建設。4.發展交通,完善交通網絡。5.發展科技,提高生產水平,繁榮經濟。1.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加大綠化,有計劃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2.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3.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多種農村經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精準扶貧、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產業、走專業合作化道路、發展商品農業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民收入。訂單農業(與銷售公司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電商農業(通過互聯網宣傳、銷售農產品);觀光農業(讓旅游者花錢體驗農業活動——耕種、收獲、采摘(鮮果)、觀賞鮮花等)。
答題思路
措施類題目常用措施、建議、方向等詞語,但有些題目會單就某個角度設問,如:生態措施、改善大氣環境的措施、控制汽車尾氣排放的合理化建議等,做題時不可拘泥于背誦的知識點,出題人會在圖像、表格、文字材料、題干中給出相關信息,注意提取信息。
第一步,找到問題;第二步,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第三步,根據改變原因--人類不合理的活動方面來尋找措施。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綜合性的,一般應該包括工程措施、技術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
答題模板與典型分析
普適性:
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生態農業;觀光農業;農產品加工業;適度擴大規模,發展商品農業;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農產品品質;建立農業信息推廣系統;建立健全農村合作社;開發適應不同消費需求的新產品,實現產品的多元化;申報建設農業示范園區。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山區、丘陵:立體農業;陡坡退耕還林還草,緩坡修梯田。保護天然草場,建設人工草場;確定合理的載畜量;劃區輪牧;圍欄放牧。精準施肥;采用保護性耕作制度(秸稈還田,淺耕,適當休耕)。(2013·安徽卷)陜北高原南部過去以種糧為主,產量低。20世紀90年代成功引種優質蘋果。目前該地區蘋果產量、濃縮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國前列。然而在果業發展中,大量施用化肥、農藥影響果品品質,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環境,農村薪材缺乏等問題突出。
(1)指出該地區過去種糧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2)針對果業發展中的問題,試從循環經濟的角度設計解決方案。【解析】(1)圖中陜西高原地區位于黃土高原的邊緣地帶,過去種糧引發的生態問題主要表現為陡坡開墾帶來水土流失、植被破壞等不良后果導致的土地退化、肥力下降以及生態惡化現象;另外這里生產力低,種植作物單一引發病蟲害、生態失衡等問題產生。(2)從循環經濟角度設計方案,即要遵循盡量減少生產過程中廢棄物排放、變廢為寶原則,有利于促進清潔生產和可持續發展。【答案】(1)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產力下降,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2)方案一:果樹下種草,草和果渣等作飼料發展畜牧業,解決果渣污染問題;果渣、糞便等入沼氣池發酵,沼氣作為生活能源,解決燃料短缺問題;沼渣、沼液肥果園,解決過量施用化肥問題。方案二(2020·重慶高考模擬)下圖為呼倫貝爾市及附近區域略圖,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白災是在冬季引起牲畜大量死亡的一種氣象災害。“預防為主,防抗救結合”是我國制定的減災方針,熟悉自然災害的應對方法和措施,有助于減輕災害的破壞和損失。材料二1996年新右旗的呼倫諾爾嘎查(嘎查即行政村)草場承包到戶,由于利用不合理,牛羊超載,草場退化嚴重。一些承包戶經營不善陷入貧困境地,為擺脫傳統畜牧業經營方式,當地牧民在農業專家支持下,于2009年籌建了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組成畜牧、打草、旅游和市場銷售四支專業經營隊伍。牧場實行四季輪牧,打草隊為冬季舍養準備草料,旅游經營小組運作家庭旅游等項目,市場銷售小組注冊了品牌商標,提高了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取得了良好效益。(1)根據材料一簡述減輕白災危害應采取的措施。(2)草原過度放牧又叫草原超載,其結果表現為優良牧草小型化,有毒植物相對增多的特點。從生態系統食物鏈傳遞角度對這一現象做出解釋,并提出合理利用草場的建議。【答案】(1)措施:貯草抗災(或合理確定越冬牲畜頭數);提高雪災監測、預測能力;做好災前、災中、災后重建服務;完善應急指揮和快速救援;建立完善的減災系統工程。(2)解釋:在一定自然條件下,單位面積草場只能維持一定數量牲畜需要,牲畜數量過多,過度啃食,使牧草來不及生長,草叢變得越來越矮;牲畜愛采食的牧草受害最嚴重,牲畜不喜采食或有毒的植物得以保存。建議:確定合理的載畜量,草場實行輪牧,使草原得以自然修復(恢復)。【解析】(1)白災指的是冬季大雪,導致牲畜缺少牧草飼料等。措施主要是從飼料、牧草、救援、監測等方面分析。根據越冬牲畜頭數,貯草抗災。提高雪災監測、預測能力,做好災前、災中、災后重建服務。完善應急指揮和快速救援,建立完善的減災系統工程。(2) 在一定自然條件下,單位面積草場只能維持一定數量牲畜需要。牲畜數量過多,過度啃食,導致產草量降低。牲畜喜愛采食的牧草不易生長,牲畜不喜采食或有毒的植物得以保存生長,導致草場破壞。所以要根據草場面積及產草量,確定適當的載畜量,草場實行輪牧,給草場自然恢復的時間。采用工程措施、加強監測和預報、建立防災減災管理體制、加強宣傳提高人們的防災減災意識、植樹造林保護植被等。(2016·北京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我國某地區區域圖。材料二:大別山區是中國茶葉主產區,因其自然條件優越,使得茶葉茶色澤嫩綠隱翠,香氣清高帶熟栗子香,滋味濃厚耐泡,葉底細嫩綠亮。其中皖西六安瓜片、霍山黃牙、豫南信陽毛尖、鄂東北的漢綠、岳西縣翠蘭都是有名的品種,英山縣茶葉年產量位居全國第四。(3)圖甲中B處多發洪澇災害,請提出該地防治洪澇災害的合理措施。(4)簡述大別山區茶產業可持續發展措施。【答案】(3)開挖河道(裁彎取直);修筑蓄洪(水庫)工程;退田還湖;加強預報監測;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防災、減災意識。(4)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業產業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產品質量;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農業;形成自主品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擴大種植規模。【解析】(3)B處為長江中游的荊江河段,該河段河道彎曲、地勢低平導致排水困難。防治洪澇災害主要回答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兩個方面。工程性措施主要有裁彎取直、修建水庫、退耕還湖等方面。非工程性措施有加強監測預報、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防災減災意識等方面。(4)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主要通過延長加工產業鏈進而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品牌建設;保護當地生態環境;適度擴大種植規模等角度回答。(2017·成都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下圖為我國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區。
材料二 泥石流是指山區溝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華北山地、黃土高原、川滇山地和青藏高原東南部山地,是我國泥石流的主要發育地區。材料三 下圖為泥石流示意圖及泥石流逃生示意圖。
【模板三】資源缺乏的應對措施
(1)橫斷山區是我國泥石流多發區,分析該地區泥石流多發的自然原因。(2)當泥石流發生時,在泥石流的流經區和堆積區的游客,應該如何正確逃生?(3)由于該地區地質災害密集,在進行大型工程建設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解析】(1)橫斷山區泥石流多發的自然原因可從地形地勢、地貌物質、氣候、植被等方面分析。(2)泥石流順勢下流,逃生應向垂直于河道兩岸的高山地區跑。(3)本地區地質災害密集,大型工程建設要加固工程以應對地震的頻發,同時應該盡量不要在滑坡、泥石流多發地帶施工。【答案】(1)地勢陡峭,山高溝深,地形坡度大;有利于流水匯集;斷層發育,有大量的石塊、泥沙和松軟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植被破壞嚴重等。(2)只要聽到泥石流的聲音和發出的泥石流警報,就快速向垂直于河道兩岸的高山地區逃跑,直到跑到相對安全的高度。(3)大型工程建設要加固,要有防震結構;盡量不要在容易發生泥石流的地段施工。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措施:開源: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合理開采地下水;海水淡化;收集雨水。節流: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循環利用率;加強宣傳,增強人們的節水意識;發展節水產業;減少水污染。珠三角與長三角共同制約性因素:環境污染嚴重;能源、礦產資源缺乏。能源、礦產資源缺乏的解決措施:開源措施:①開發新能源(核能、太陽能、風能等);②資源跨區域調配(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北煤南運)。節流措施:③節約利用;④提高能源利用率;⑤調整產業結構,減少高能耗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
【例題】
(2011·全國卷)依據圖文材料及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某島國人口約500萬(2009年),經濟發達,淡水資源嚴重不足。該國國土面積約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島面積約540平方千米,地形單調,平均海拔不足15米,島上河流最長不足16千米。圖1示意“該國主島及其附近地區”,圖2為對應的氣候資料。
【舉一反三】
(1)簡述該國氣候特征,并分析該國淡水資源嚴重不足的主要原因。(2)除建水壩外,請你為該國再提出一種解決淡水資源短缺的辦法,并說明理由。【答案】(1)氣候特征:終年高溫多雨。 主要原因:國土面積小,地勢低平,四周環海,陸地上儲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條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經濟發達,生活、生產對淡水需求量大。(2)①從鄰國(馬來西亞)購買淡水。鄰國(馬來西亞)面積較大,高溫多雨,有較多淡水。兩國之間的海峽狹窄,輸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該國經濟比較發達,四周環海,可選適當地點,建海水淡化廠,生產淡水。③廢水(污水)回收利用。該國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大,生活、生產廢水(污水)產生量大。【解析】(1)根據圖中經緯度及島嶼輪廓可確定該島國為新加坡,再結合新加坡的地理環境特點和文字材料進行分析。新加坡地處赤道附近,屬于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特征為終年高溫多雨。但由于國土面積小,地勢低平,河流短小,難以儲存淡水,再加上人口密度大,經濟發達,生活、生產需水量大,造成淡水資源嚴重不足。(2)關于解決淡水資源短缺的辦法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從開源、節流兩個方面組織答案。(2018·全國統一考試模擬試題(五))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20世紀80年代初,貓跳河流域90%的水能已被梯級開發,帶動了周邊能源、化工、機械、冶金、輕紡等工業的發展,并建成了農、牧、漁等生產基地,也對該流域內人口數量、城市化水平及生態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近年來,貓跳河流域污染程度有上升趨勢,水體富營養化,連續發生藍藻危機;不同行業、部門、地區之間的水資源利用矛盾日益加劇。
(1)分析梯級開發前,貓跳河徑流季節變化大的原因。(2)說明近年來貓跳河流域藻類危機大量爆發的原因。(4)貓跳河流域的梯級開發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導致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為了協調水能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請提出合理化建議。【答案】(1)該流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季節變化大,夏季降水集中且強度大,河道狹窄,泄洪能力差,導致夏季河水暴漲;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下降。(2)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中富含營養物質,有利于藻類繁殖;梯級開發后,河流流速減緩,水體更新慢,有利于藻類生存和繁殖。(4)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由高能耗的重化工業轉為污染小、低能耗的其他產業;通過改變生產和生活方式,減輕水污染;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促進流域內生態、經濟和諧發展等。【解析】(1)根據圖示經緯度可知,該流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季節變化大,導致河流徑流季節變化大;河道狹窄,泄洪能力差,導致夏季河水暴漲,而冬季河水流量小,水位季節變化大。(2)梯級開發后,該區域經濟得到發展,人口增加,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中富含營養物質,有利于藻類繁殖。梯級開發后,河流流速減緩,水體更新減慢,有利于藻類生存和繁殖。(4)協調水能開發與環境保護關系的建議,可從產業結構、產業鏈、科技、政策等方面分析,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延長產業鏈、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等。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