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3年中考議論文范文:高原上沒有臣服的山頭,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高原上沒有臣服的山頭
江蘇考生
近年來,文學界關于魯迅的討論頗多。諸如魯迅與胡適誰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這個時代是需要魯迅還是需要沈從文等,非此即彼,逼著人非要選邊站不可。其實,文學殿堂里不能只有一座高峰,魯迅與胡適、沈從文,都是獨立的高峰。
先說魯迅和胡適。魯迅主張對現實社會進行最激進、最無情、最全面的抨擊,而胡適則主張走改良主義的道路,只圖一點一滴的漸進式的社會改良進步。如果說魯迅的主張像一劑苦藥、猛藥,針對的是這個民族的頑癥,那么胡適的主張更像是“健”字號的沖劑,對身體健康的人,能起到調和身心的作用。兩種主張各有千秋,習慣于選邊站的我們昨天堅定地選擇魯迅而拋棄胡適,今天又企圖選擇胡適而拋棄魯迅,我們昨天和今天的立場都失之偏頗。
再說魯迅和沈從文。魯迅和沈從文都是中國近代文壇中有大成就者,一個舉著劈向黑暗的啟蒙之劍,一個唱著至善至美的人性之歌。他們代表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就像玫瑰和紫羅蘭散發著不同的芬芳。兩位文學巨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魯迅成了現代文學殿堂里唯一的神,沈從文卻被逐出了文學殿堂以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被人知曉。何以如此?非此即彼的極端思維使然也。
有道是,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每一個文學大師都是一個獨立的存在,文學的高原上從來就沒有臣服的山頭,只有互相致敬的高峰。一切生命有機體都需要新陳代謝,否則生命就會停止;一種文明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文明交流互鑒應該是平等的、多元的,而不應該是強制的、單一的。在文學殿堂里只立一尊神,強迫其他諸神臣服,就是對文學、文化和文明的肢解。
回望歷史,肢解文學、文化和文明的事屢見不鮮。兩千多年前,中華大地上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好不熱鬧。董仲舒感到“花”太多,無所適從,便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孔老夫子榮登“至圣先師”的寶座,一坐就是兩千余年。直到“五四”時期吳虞高喊“打倒孔家店”,這才把孔老夫子從寶座上拉了下來。其實,無論是漢代大儒董仲舒,還是“只手打倒孔家店”的吳虞,他們都犯了同樣的錯誤:認水不認鹽,認鹽不認水,削山頭以成就高峰。
世界是多元的,少些非此即彼、有你無我的對立,多些取長補短、共存相生的包容,世界就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編輯推薦:
2022年全國各省市中考錄取分數線匯總
最新中考資訊、中考政策、考前準備、中考預測、錄取分數線等
中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