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3年中考議論文范文:文明的韌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文明的韌性
北京考生
推開孤城萬里,不見春風吹度盛世幾千載;聽憑朔風卷塵,唯見中華文明屹立風雨安如山。何也?是以中華文明藏有無盡韌性也。正是因為有深厚的文化之韌、悠遠的歷史之韌和無數偉人先輩的品格之韌,中華文明才獨樹一幟,悠遠綿長。
在中華文明的燦爛星河里,有《山海經》里游龍靈眸初啟扶搖而去的古人想象的汪洋恣肆,亦有《齊民要術》“耕而不勞,不如作暴”的百姓智慧潤物無聲;有明君大殿上“如鳥斯革,如斯飛”的飛檐,亦有江南水鄉粉墻黛瓦的馬頭墻;有塞北高原上腰鼓陣陣激蕩黃河之水,亦有暮春深處玉笛聲聲喚起故園之情;有王侯將相登臨泰山,“相維辟公,天子穆穆”以乞海宇康定,亦有月圓之夜篝火熊熊,民歌嘹亮以求山川清淑。茶馬古道上,駝鈴聲聲,新摘的茶葉、新染的綢緞被交到異鄉商人手中;宮廷之內,塞外名曲悠揚婉轉,貴妃一支胡旋舞醉了君王。
包羅萬象,海納百川,這是中華文明的柔軟。它敢于揚棄,善于包容,總能以博大的胸襟接納各種文明并內化為自身血肉,因此能不斷革故鼎新,煥發新的生機。
多少次野火紛燃,狼煙四起;多少次危在旦夕,國如累卵,中華兒女也曾畏葸不前,一潰千里,卻始終不敢茍且。一聲“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吶喊使他們匯成燎原之火,他們將生死安危置之度外,堅韌不屈,終得以重整家國,振興中華文明。中華兒女用血肉之軀筑成銅墻鐵壁,守護著中華文明的內核——那是一顆跳動不止的心,這顆心用它的血液滋養了中華民族的錚錚鐵骨。
巋然不動,堅不可摧,這是中華文明的堅實。這份堅實烙印在中華兒女心上就成了頑強不屈的品格,有如漢字“人”,只是站著,便可力扛江山萬萬年。這份堅實讓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一脈相承,不改本色,亦能夠步履鏗鏘邁入新時代世界文明的殿堂。
以柔蘊剛,以剛蓄柔,剛柔并濟,不折不崩。風浪再高,恰似閑庭信步;天塹再深,敢教它變通途。堅守中華文明之韌性,我們最終能夠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文明圣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
丘吉爾曾言:“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成為滅絕的文化。”柔軟而堅實的人性力量哺育了中華文明五千年。面對各國文明互相競逐的新時代,我們應該時刻銘記歷史車轍下沒落文明的遺骸,時刻警惕頭頂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當以蒲葦之柔韌包容,以磐石之堅實捍衛,堅守韌性,守護中華文明之河,使其生機盎然,萬世流長。
我們生于斯,長于斯。中華文明用她特有的“韌性”綿延著整個民族,養育了一代代精魂。我們的民族復興之路已然越走越寬,作為青年的我們,不如先從傳承中華民族的韌性開始,向著心中的理想邁進。
編輯推薦:
2022年全國各省市中考錄取分數線匯總
最新中考資訊、中考政策、考前準備、中考預測、錄取分數線等
中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