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高中學校特色化多樣化發展,滿足初中畢業生多樣化的升學需求,根據浙江省教育廳及杭州市教育局關于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相關文件精神,現就做好2023年余杭區、臨平區各類高中(含普通高中、職業高中、中專,下同)招生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招生對象和考試報名
招生對象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初中畢業生,可報考余杭區、臨平區各類高中:
1.余杭區、臨平區戶籍的2023屆初中畢業班學生或往屆畢業生;
2.浙江省內非余杭區、臨平區戶籍的余杭區、臨平區初中學校應、往屆畢業生;
3.港澳臺籍、外國籍的余杭區、臨平區初中學校應、往屆畢業生;
4.同時符合以下兩個條件的省外戶籍余杭區、臨平區初中學校應屆畢業生,由本人提出書面申請,經初中學校核實并統一報區教育局審批同意后,可報考余杭區、臨平區各類高中:
①在余杭區、臨平區初中學校注冊并連續就讀三年;
②父母一方在杭州市參加相應時段的社會養老保險滿三年。
(注:不符合上述兩個條件的省外戶籍的余杭區、臨平區初中學校應屆畢業生,可報考部分普通高中自主特色招生、特色班、特長生、民辦普高或職業高中。)
5.符合市委、市政府《關于杭州市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引進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市委〔2015〕2號)規定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子女,持有《杭州市特聘專家證書》或屬地為余杭區、臨平區的《浙江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居住證》的引進人才子女。
各類高中學校在冊學生不得報考。
考試報名
1.余杭區、臨平區內學校就讀的應屆初中畢業生在所在畢業學校辦理報名手續。其中非本省戶籍的應屆初中畢業生須單獨造冊報余杭區教育局中學教育科或臨平區教育局基礎教育一科。
2.余杭區、臨平區戶籍的外地初中學校應往屆畢業生、余杭區、臨平區初中學校畢業的往屆畢業生(其中外省籍隨遷子女應符合初中畢業當年在余杭區、臨平區參加初中畢業升學考試的條件)、港澳臺籍及外國籍的余杭區、臨平區初中學校往屆畢業生、在外地就讀符合條件的引進人才子女均到相應教育輔導站或屬地中心學校辦理網上預登記及現場確認手續,具體時間、要求請查看《關于2023年余杭區、臨平區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個別生”報名工作公告》。
二、招生計劃
2023年余杭區、臨平區各類高中招生計劃另發。
三、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
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是各類高中招生錄取的前置條件,具體按《關于做好2022學年余杭區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通知》(余教〔2022〕179號文件)和《關于做好2022學年臨平區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通知》(臨教〔2022〕215號文件)執行。
四、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1.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考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初中畢業班學生均需參加學業水平考試。
2.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包括文化課考試和體育考試。文化課考試在2023年6月17日、18日進行,體育考試在2023年4月進行。
3.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工作由杭州市教育考試院、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組織實施。進一步提升中考命題質量,以學科《課程標準》為依據,以促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重點,加強試題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及在真實情景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兼顧學生畢業和升學需要,嚴格防止試卷偏題、怪題、超過課程標準的難題,各學科試卷難度系數在0.75左右。
4.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考試形式、答卷時間、滿分分值、計分方式如下:
5.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組織、報名、施考、閱卷、成績評定和招生錄取的技術保障由兩區教育局統一組織實施。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卷采取集中統一網上評卷。
6.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以分數制和等級制兩種方式同時呈現,等級分為A、B、C、D、E五級,分別代表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其中優秀為15%左右,良好為20%左右,不及格控制在5%以內。
7.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不得使用計算器等電子設備。
五、招生錄取
(一)各類高中招生錄取工作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積極完善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
(二)高中招生錄取工作分五個批次進行。
各批次分別是:中職與應用型本科一體化培養試點招生(以下簡稱“中本一體試點招生”)、自主特色招生、名額分配招生、特色特長招生和集中統一招生共五個批次依次進行。已被前一批次招生錄取的學生,不再進入后續階段的招生錄取。
1.中本一體試點招生
根據浙江省教育廳關于中本一體試點招生工作有關文件精神,在全市統一的中本一體試點招生平臺,按“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方式進行錄取。
2.自主特色招生
實施自主特色招生的學校為:
余杭區:余杭第一中學(杭二中余杭學校)、余杭中學(學軍中學余杭學校)、杭州師范大學附屬未來科技城學校(杭州二中教育集團未來科技城學校)等3所。
臨平區:余杭高級中學(臨平中學)、余杭第二高級中學(臨平第二高級中學)等2所。
杭州市直屬學校:學軍中學海創園學校。
報考自主特色招生的學生需參加實施自主特色招生學校的術科測試及學業水平考試,考生報名參加相關學校自主招生綜合素質測試且成績合格,在學業水平考試后由學校擇優錄取。具體工作方案另行下發。
3.名額分配招生
實施名額分配生的學校為:
余杭區:余杭第一中學(杭二中余杭學校)、余杭中學(學軍中學余杭學校)、杭州師范大學附屬未來科技城學校(杭州二中教育集團未來科技城學校)、瓶窯中學,四校名額分配生招生比例均為該校面向余杭區、臨平區招生計劃數的40%。
臨平區:余杭高級中學(臨平中學)、余杭第二高級中學(臨平第二高級中學)、塘棲中學,其中余杭高級中學(臨平中學)和余杭第二高級中學(臨平第二高級中學)名額分配生招生比例均為該校面向余杭區、臨平區招生計劃數的60%,塘棲中學名額分配生招生比例為該校面向余杭區、臨平區招生計劃數的40%。
杭州市直屬學校:學軍中學海創園學校,名額分配生招生比例為該校面向余杭區、臨平區招生計劃數的40%。
名額分配推薦生由初中學校在學業水平考試前等額推薦,初中學校根據相關要求和程序確定分配對象和招生學校,報區教育局審核后確定。已確定的名額分配生不得擅自退出,并須參加學業水平考試達到一定要求后方可錄取。具體工作方案另行下發。
4.特色特長招生
(1)特色班招生
實施特色班招生的學校為:
余杭區:瓶窯中學、余杭文昌高級中學、英特外國語學校、蕙蘭未來科技城學校、狄邦文理學校等5所。
臨平區:塘棲中學、臨平實驗中學、樹蘭高級中學、信達外國語學校高中部、杭州橄欖樹學校等5所。
報考特色班招生的學生需參加招生學校的術科測試及學業水平考試,并按一定比例(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占比不低于綜合成績的50%)計算綜合成績,擇優提前錄取。具體工作方案另行下發。
(2)特長生招生
實施特長招生的普通高中學校,可繼續招收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其總量不超過本校招生計劃的3%。
報考特長生招生的學生需參加招生學校的術科測試及學業水平考試,并按一定比例(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占比不低于綜合成績的30%)計算綜合成績,擇優提前錄取。具體工作方案另行下發。
特長生和特色班不得兼報,且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排名原則上不低于兩區前60%。名額分配生可兼報特長生或特色班,錄取時按自主特色班、名額分配生、特長生或特色班的順序進行錄取。
5.集中統一招生
特色特長招生錄取結束后進行集中統一招生。集中統一招生按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共三個批次進行。
(1)第一、二批招生
特色、特長招生錄取結束后進行的公、民辦普通高中(含面向余杭區、臨平區招生的市區八所普高)和總招生計劃數15%的職業高中招生為第一批招生;區外面向余杭區、臨平區招生的民辦普高,余杭區、臨平區職業高中的剩余計劃數及臨平衛校和杭州現代技工學校,面向余杭區、臨平區招生的中專學校,以上學校的招生為第二批招生。
第一、二批次招生錄取,在上一批招生錄取完成后采取一次性填報升學志愿,分批次錄取方式進行。投檔錄取以“平行志愿”方式進行。第一批招生設10個平行志愿,第二批招生設10個平行志愿,考生最多可分別填報10個和10個具有平行關系的學校(專業)志愿。錄取時根據“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依次投檔、擇優錄取。
(2)第三批招生
第一批、第二批招生錄取結束后,招生學校未完成的招生計劃納入第三批招生。
上述招生錄取的具體實施辦法分別另行制定。
(三)各類高中招生錄取的前置條件
1.要求升入普通高中的學生,需滿足:
(1)綜合素質測評各項目等第須全部合格,且在此基礎上再獲得1A及以上(要求升入兩區公辦普高的學生須獲得2A及以上);
(2)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須達到第一批次招生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2.要求升入兩區中等職業學校及以上的各類學校,其綜合素質測評等第須獲得2P及以上;
3.良渚職業高級中學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閑林職業高級中學的幼兒保育(學前教育)專業和動漫與游戲設計專業、臨平職業高級中學的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大類(航空服務專業)、喬司職業高級中學的服裝表演專業、臨平商貿職業高級中學的幼兒保育(學前教育)專業和藝術設計與制作專業(美術普職融通班)需參加面試,面試成績作為招生錄取的前置條件。具體實施辦法另行通知。
六、其它事項
1.各類高中招生實施網上填報志愿,學生一經錄取其他招生學校不得再行錄取。
2.民辦高中依據招生計劃數,可部分面向區外進行一定比例的自主招生,但應符合省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
3.各招生學校特別是民辦學校,應嚴格按批準的收費項目和標準收費,不得擅自提高收費標準,不得另立收費項目,不得向學生收取任何與入學掛鉤的捐助費用及設備物品等。
4.兩區教育局相關科室要進一步堅持和完善公示、誠信、監督等制度,加強對高中招生工作的監管與督查,杜絕違規違紀現象,并安排學業水平考試及招生工作的專項經費,確保考試招生工作順利實施。各高中學校要規范招生及宣傳行為,按要求做好新生的學籍管理,做到“人籍一致”。
5.各校和相關單位要加強各類高中招生政策的宣傳,使廣大考生、家長及時了解有關的政策、要求,及時回應社會、家長的關切和疑惑,主動接受社會和媒體的監督,爭取社會各界的理解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