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3年中考議論文資料,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列舉的事例與中心論點要清晰地發生關聯,要一目了然,不要讓閱卷老師猜測你到底要表達什么。引用名人名言、俗語警句等之后,不是簡單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就行了,而要經過分析論證,找到這些引語與中心論點之間的密切聯系,最終將其引向中心論點。
譬如,在論證“人要簡單”時,有同學這樣開頭——
“我們生活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簡單點兒,讓生活更有意義;過于復雜反而是累贅。
開篇引用王爾德的名言非常精彩,但后面的觀點與王爾德之名言毫不相干,前后沒有建立起聯系。此處犯了為引用而引用的毛病。
我們想寫好一篇議論文,并非僅背誦幾則素材就萬事大吉,而是要恰當、合理地運用它們論證文章觀點。文章的高下取決于作者思想的高下。古人有“六經注我”的說法,作文寫得好的同學,一定擁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善于寫作者,會通過自己的思想對素材進行靈活的運用與轉換,有時甚至能把與中心論點看似無關的素材,轉換成貼切而獨特的素材。
譬如,在論證“勤奮”時,有的同學舉例論證:“正因為勤奮,牛頓在蘋果樹下發現了牛頓運動定律。”這句話前后兩部分之間毫無聯系,論證未免牽強。那么,如何將它變成貼切的素材呢?這就需要一番富有邏輯的分析論證。
有同學這樣改寫——
在更多時候,天才并非先知先覺,而需要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去澆灌,需要時刻保持勤奮的態度。牛頓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牛頓,即使在閑暇之際,也勤于觀察、思考。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蘋果樹下看見蘋果落地,由此思考蘋果落地與地球引力的關系,并不斷驗證,最終為他發現牛頓運動定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原文中,素材與論點之間缺乏必然的聯系。經過修改后,素材與論點的聯系就比較緊密了。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論述過程中闡發了自己的獨特想法。
編輯推薦:
2022年全國各省市中考錄取分數線匯總
最新中考資訊、中考政策、考前準備、中考預測、錄取分數線等
中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