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整合 2023-09-26 20:33:31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4年中考語文閱讀理解練習:建筑是文化的傳承創造,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建筑是文化的傳承創造
程泰寧
①身為一名建筑師,每當被問及“中國傳統園林是不是對你的影響很大”時,我總是笑著回答:“可能中國古典詩詞對我的影響更大。”
②中國古人的造園手法及其營造的意境,的確給我帶來許多啟示,但包括詩詞在內的傳統文藝、美學與哲學,對我創作的影響更為深遠。不論是李白、王維,還是蘇東坡、辛棄疾、李清照,我對建筑意境的感悟,很大一部分來自于他們筆下的詩詞。我也常常從懷素、黃庭堅的書法中領悟線條構成,感受空間實與虛、水墨濃與淡的關系,從中國傳統繪畫中汲取“意到筆不到”“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理念。
③陸游說:“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放到建筑中,就是“工夫在設計之外”。我一直認為,要真正做好建筑設計,不僅需要手法和技巧,而且需要理念和哲學支撐。那些世界知名建筑師的背后,無一沒有哲學背景和美學源頭。所以,不論處于何種階段,閱讀、學習和思考對建筑師來說都非常重要。我們常說“文如其人”,實際上建筑作品也如其人,建筑師的素質品位對作品的影響是極其明顯的。
④從中國文學、畫論到西方文藝史、建筑雜志,從傳統美學到現代、后現代哲學,我從閱讀中受益甚多。有兩本書我讀過很多遍,一本是《文心雕龍》,一本是《藝術哲學》。它們談的不是建筑,但對我來說,處處都能引發對建筑的思考。
⑤建筑師做設計,不可能不考慮形式,不可能不考慮功能、技術、經濟等現實問題,但我不希望簡單地去呈現,而是想表達一些能夠沖擊人們內心的東西,把形式、功能問題的解決提高到文化層面上來。從根本上說,建筑師的使命不僅是構建更理想的人居環境,還應該是文化的傳承與創造。
⑥作為中國建筑師,我們有責任將中國的建筑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傳統與現代如何接軌,這是繞不過去的課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好東西要保存,更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和現代人的價值取向和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我在欣賞吳冠中的繪畫、林懷民的舞蹈、王立平的音樂時,常常思索他們的轉化創新之路是怎么走的。不同的藝術形式、文化門類之間,完全可以相互啟發、相互借鑒。
⑦究天地人文之際,通古今中外之變,成建筑一家之言。建筑創作要有文化觀和歷史觀,要有自覺的價值追求。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年輕人的期待。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⑴下面對文章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建筑意境的感悟,全部來自于中國詩詞。
B.陸游的“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使作者“工夫在設計之外”的建筑設計觀點更具有說服力。
C.建筑師做設計,可以不考慮形式、功能、經濟等現實問題,但要考慮人們內心的東西。
D.作者閱讀量大,涉獵面廣,因此這篇文章的論述語言形象生動、說理性強,思維縝密。
⑵“不論處于何種階段,閱讀、學習和思考對建筑師來說都非常重要。”這句話中加點的關聯詞有什么作用,說說你的理解。
⑶文章的首尾段之間有什么關系,請簡要分析。
⑷作者說“不同的藝術形式,文化門類之間,完全可以相互啟發、相互借鑒”,我們在生活中也有類似的體驗,請結合實例,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⑴B
⑵“不論……都”強調了條件、范圍,意思是在所有階段,閱讀、學習和思考對于建筑師都很重要。體現了議論文語言的準確性,使文章論證更加具有說服力。
⑶形成首尾呼應,首段運用一句對話,自然引出本文的話題,開篇點題;尾段總結全文,再次強調論點,并且表明個人的追求和對年輕人的期待。
⑷示例一:蘇州園林的建筑藝術受到了中國古典詩詞、繪畫、雕刻等審美影響;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中有線條、色彩、構圖、意境,呈現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這是詩詞與繪畫的相互啟發和借鑒;大型舞蹈《只此青綠》以《千里江山圖》為原型,體現出繪畫與音樂、舞蹈藝術的相互啟發與借鑒……(舉出一例即可)我們要善于借鑒不同藝術不同文化的優點,并創新發展。
示例二:不同學科之間的學習也是可以相互啟發、相互借鑒的。比如參加體育運動項目時,需要借助一些物理學科中的知識。
【解析】⑴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
A.“全部”一詞過于絕對,原文為“不論是李白、王維,還是蘇東坡、辛棄疾、李清照,我對建筑意境的感悟,很大一部分來自于他們筆下的詩詞”,此項有誤;
C.“可以不考慮形式、功能、經濟等現實問題”說法有誤,原文在第⑤段“建筑師做設計,不可能不考慮形式,不可能不考慮功能、技術、經濟等現實問題,但我不希望簡單地去呈現……”。
D.這篇文章的論述語言“說理性強”說法有誤,縱觀全文,作者列舉了傳統文藝、美學與哲學對其建筑設計的影響,進而對建設師設計時需注意的地方提出建議,并沒有很強的說理性。
故選B。
⑵本題考查議論文語言特點。
議論文語言具有嚴謹性和準確性。“不論……都”強調了條件、范圍,意思是在所有階段,閱讀、學習和思考對于建筑師都很重要。建筑師的素質品位對作品的影響是極其明顯的,沒有學習、思考等提升自己能力的行為,設計的作品會受影響,強調了建筑師閱讀、學習、思考的重要性,體現了議論文語言的準確性,使文章論證更加具有說服力。
⑶本題考查議論文段落的作用。
本題探究“文章的首尾段之間有什么關系”。據第①段描述及“我總是笑著回答:‘可能中國古典詩詞對我的影響更大。’”可知,開篇用對話自然而言引出文章的話題——中國古典詩詞對建筑設計的影響,開篇點題。結尾第⑦段再次強調論點“建筑是文化的傳承創造”,并表明個人的追求和對年輕人的期待:建筑創作要有文化觀和歷史觀,要有自覺的價值追求。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年輕人的期待。首尾兩段首尾呼應,點明中心。
⑷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看法。
“不同的藝術形式,文化門類之間,完全可以相互啟發、相互借鑒”出現在第⑥段,探究的是“傳統與現代如何接軌”“ 轉化創新之路是怎么走的”等問題。藝術是互通的,是相互可以啟發借鑒的。結合生活中類似的體驗、所見所聞的具體事例圍繞“相互啟發、相互借鑒”談我們的看法即可。
示例:不同學科之間是可以相互啟發、相互借鑒的。比如蘇炳訓練結束后借助液氮和冰水進行冷凍治療,放松腿部肌肉,借助了物理學科的知識。運動員為了更好發揮比賽水平,平時要進行營養膳食搭配,這是營養學、生物學對體育學科的輔助。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