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10-25 20:34:59
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
1、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了解社會生活?(哪些是我們可以參與的社會生活?)
答:到農村、工廠、商場感受社會生活;到社區進行社會調查;閱讀報紙、收看電視、上網查詢參觀博物館、觀看升旗儀式等等。
2、社會生活的特點?
社會生活絢麗多彩。
3、感受社會生活的意義? (積極了解社會有什么積極意義?)答:①感受到社會生活是絢麗多彩的,我們會跟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②我們會更加關注社區治理,并獻計獻策;③會更加關心國家發展,或為之自豪,或準備為之分憂。我們正是在了解社會、參與社會的過程中得到成長,走向成熟。
4、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怎樣的?
答:①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結點”。②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5、幾種主要的社會關系
答:血緣關系:以血親或生理聯系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如家庭成員)‚地緣關系:直接建立在人們空間與地理位置關系基礎上的社會關系。(如鄰居、老鄉等)
業緣關系:以人們廣泛的社會分工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如同學、同桌、同事等)
6、為什么說個人要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答:①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②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③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7、親社會行為的含義和表現有哪些?
答:含義: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表現出來的一切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行為。(如幫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贈、同情、關心、謙讓、互助等。)表現: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青少年親社會的行為表現在多方面:遵守規則、愛護環境、團結同學、互相謙讓、彼此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
8、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
答: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②養成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③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9、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
答: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養成的途徑)
②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
③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
④熱心幫助他人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