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10-28 21:00:14
(五)氣候
l.氣溫和溫度帶
我國屬季風性氣候區,氣候復雜多樣: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我國氣候類型分為: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高山氣候。
氣溫分布特點為:冬季氣溫普遍偏低,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超過50℃。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獲得太陽能量少;緯度影響:冬季盛行冬季風。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溫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獲得熱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風,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上升到*高值;夏季太陽高度大,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減緩了南北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冬季*冷的地方是漠河鎮,夏季*熱地地方是吐魯番,重慶、武漢、南京號稱我國三大火爐。
季風氣候顯著:我國雖然氣候類型多樣、但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區*為遼闊。
季風的影響是導致降水時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大陸性特征。
多特殊天氣:主要有寒潮、梅雨、臺風、沙塵暴等。多旱澇災害。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干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大、*常見且分布范圍*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我國秦嶺---淮河一線大致與800mm年等降水量線和一月0℃等溫線一致。又是我國干濕地區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溫度帶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河流長江和黃河的分水線。
2.降水和干濕地區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具有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特點。
成因:我國東南臨海,西北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使得我國的水分循環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弱。另一方面,能帶來大量降水的夏季風,受重重山嶺的阻擋和路途越來越遠的制約,影響程度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小。
降水的季節變化我國各地降水量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國大多數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這個時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區來看,南方雨季開始早而結束晚,北方雨季開始晚而結束早。
成因:我國降水量的這種時間變化特征,是與季風因鋒面移動產生的雨帶推移現象分不開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濕氣流與南下的冷空氣在南嶺一帶相遇,雨帶在此徘徊,華南雨季開始;六月份,雨帶隨鋒面推移到長江流域,并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大約擺動一個月左,陰雨連綿,此時正值梅子黃熟時節,稱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季節;七、八月份,雨帶隨鋒面推進到華北、東北等地,我國北方降水量顯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大,雨帶隨鋒面迅速撤回到長江以南,加上有臺風雨配合,此時華南雨水仍較多。
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分布極不均勻,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我國降水量*多的地方是臺灣的火燒寮,*少的地方則是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我國干濕地區的劃分;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我國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內陸可劃分為四類干濕地區:概況如下表:
干濕地區
干濕狀況
分布地區
植被
濕潤地區
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發量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東北三省東部和青藏高原東南邊緣
森林
半濕潤地區
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發量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東南部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區
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發量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
草原
干旱地區
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發量
新疆、內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多荒漠
3.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
氣候類型多種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是我國氣候兩大主要特征。季風氣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風,寒冷于燥;夏季吹偏南風,溫暖濕潤。
季風和季風的形成:季風是指隨季節變化而變更風向的風。海陸差異是形成我國季風的主要原因。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習慣上把我國境內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季風區;把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的地區稱非季風區。其界線大致是: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巴顏喀拉山一岡底斯山一線以東以南的地區為季風區。
4.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風。位置,指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地形,指地勢高低和山脈走向的影響;季風,指冬季風和夏季風的影響。
5.氣候的優缺點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我國氣候的主要優點是:復雜多樣的氣候,有利于多種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為我國提供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我國季風氣候區廣大,雨熱同期對農作物、樹木、牧草的生長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溫,擴大了喜溫作物生長的北界,我國是水稻生長北界*北的國家。我國氣候的主要缺點是:受季風強度的影響,各地降水的年際變化很大,易產生水早害;寒潮、霜凍和臺風引起的災害性天氣,危害農作物的收成。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