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整理 2024-02-21 15:54:11
(三)課文分析
1.本文論述了教與學的關系問題,說明了教學相長的道理。
2.解釋課文中“教學相長”這個成語的含義。
教和學,是相輔相成的,是互相促進的,只有二者兼備,才能獲得成功。
3.“教”與“學”的關系如何?
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
4.《禮記》是儒家經典之一,戰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相傳為西漢戴圣編纂。有《禮運》《學記》《樂記》《中庸》《大學》等四十九篇。大多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三傳弟子等所記。
5.為何在一開始寫關于“嘉肴”“至道”的內容,能否刪去?
以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動地引出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有力地證明中心,說理的力度大大增強。即通過比喻,引入“至道”,形象生動地告訴讀者學習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刪去。
6.本文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繼而引入“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到“教學相長”這個結論。(用原文填空)
7.請結合你的學習經歷,舉一個例子,談談對“教學相長”的理解。
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得到提高。例子:“我—你”師生關系的確立表現出互惠的嶄新特點。在這種師生關系中,教師不僅僅是講授者,他本身也受到教益,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反過來教育老師,他們在課堂上相互影響,相互提高。(需要學生結合具體的經歷談)
8.“教學相長”在教學中的意義。
在教學意義上,“教學相長”是現代師生關系的特點之一。師生共同展現著自身的生命價值,在充分發掘自己的生命潛能中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