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整理 2024-08-11 16:28:47
親情,內心,救贖。
阿米爾與哈桑原來是好友,因父親對他的冷淡而嫉妒受到父親許多關愛的哈桑。他開始對哈桑不伸援手,栽贓嫁禍,雖然阿米爾的父親原諒了哈桑,但管家還是帶走了哈桑。
后因恐怖分子占領阿富汗,阿米爾與父親逃亡美國。長大的他感到了負罪感,每日的煎熬,讓他像一個逃亡的罪犯一樣,食不下咽,難以入眠。
最終,煎熬和負罪感促使著阿米爾回到家鄉,救贖自己,尋找哈桑。不想竟從管家那里得知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這更加加深了心里的負罪感。無奈哈桑已死,眼看阿米爾就要內疚一輩子了,他得知哈桑還有個兒子,絕決定救下他的侄子彌補他對哈桑的虧欠。
世間萬物都有兩面性,不同角度,不同觀點。
于阿米爾來說,他不該于嫉妒幾度殘害哈桑,哈桑為他做了很多,就算阿米爾侮辱哈桑,哈桑還是“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在他身邊,為了保護阿米爾參加放風箏比賽,哈桑被人屈辱,阿米爾卻躲在一旁不幫忙……阿米爾就是背叛了好友哈桑。長大后的煎熬后或許是上帝對他的懲罰,尋找哈桑,可惜哈桑已死。解鈴還須系鈴人,解鈴人不在了,鈴還如何解呢。阿米爾怕是要煎熬一輩子了,萬幸的是,他得知哈桑還有個孩子,他救回了侄子,也算是對自己的救贖吧。但是他小時候的行為,完全是因為父親對自己的冷淡,對哈桑的偏愛。一個孩子,得不到父親的關愛,那是多么痛苦的事,況且他還那么小,還不懂那么多人情世故,對愛的渴望,也是非常強烈的。卻讓他看著父親對別的孩子關愛,這是多么的殘酷,那時的他也并不知真相啊。他只是個孩子啊!
于哈桑來說,他的存在可能本身就是個錯誤。他名義上是管家的兒子,其實是管家的妻子和阿米爾的爸爸生下的。他是一個老好人,永遠對阿米爾的欺負包容,這也造成自己后來的人生悲劇,或許如果那時他沒有那樣的好脾氣,他向阿米爾的父親控訴阿米爾的欺負,他的人生可能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性格可能導致了他天生被欺負的命,但他也是一個對朋友特別義氣的人,對于阿米爾的背叛,選擇包容。受到父親的獨愛,不是他能左右,他也只是個孩子啊!
孩子們,都沒錯,錯了的是他們的父親罷。他應該是整個悲劇的禍端,我實在是找不到為他辯解的理由,我找不到對于他搶別人妻子,對妻子不忠的合理解釋,若不是他,哈桑不會出生,也就不會造成童年悲劇,阿米爾也不會長大日日煎熬。歸根結底,是他改變了這兩個孩子的人生!
翻開這本書,跳過前面幾頁專家評論,書中的扉頁上寫了一句話:謹以此書獻給哈里斯和法拉,他們是我的眼鏡之光。獻給所有阿富汗的孩子。
哈里斯和法拉我們不知道是誰,或許是作者卡勒德·胡賽尼的孩子吧,書中也沒記載,但看得出來,卡勒德對生命的悲憫,對孩子們的愛……
《追風箏的人》《燦爛千陽》《群山回唱》算是卡勒德的三部曲吧,每一本,都講述著阿富汗這個地方的黑暗,那里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卡勒德的筆下,小說不是簡單講親情,講偉大的愛,更直面親人之間的愛、抗爭、忠誠與背叛,揭開那些血淋淋的事實,讓讀者看到姐妹兄弟、親戚愛人、父母子女之間,與溫情默契同樣存在的逃避和傷害,有黑暗的部分,也同樣有著堅守和陽光。
現實的生活不是童話故事,沒有美麗公主,只有痛苦的婦女。現實生活不是童話故事,沒有快樂的兄弟,只有煎熬的孩子……現實生活的殘酷無處不在,這不僅是阿富汗的寫照,也是世界各地很多貧苦的沒有好的管理制度的地方的寫照,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現在的我們雖然不能改變這些,但好好學習應該是這個年齡的我們唯一能力所能及的事了吧,這樣的話可能很雞湯,也有無數的家長老師跟我們說過類似的話,但是這無疑是最樸實的話了,當然,領悟和行動只能靠自己了。
《追風箏的人》這或許是一個擁有美好結局的悲劇吧。
最新中考資訊、中考政策、考前準備、中考預測、錄取分數線等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