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4-08-23 00:04:36
莊子曾以鵬蜩來變大小。意指萬物均“有所待”。光陰流逝,歲月如梭,我們又可曾深入思考過何之為“小”何之為“大”。眼觀當下,格局的大小是影響一件事物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判斷一個人對社會是否作出貢獻的基礎。
格局大的人往往會先人后己,將他人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電力檢修工人冒著55°的高溫仍堅持作業,把自己所禁受的高溫炙烤拋之腦后,而這其中引領和支撐他的正是心中那份遠大的格局。他深知自己身上肩負著的,是千萬人用電安全的保障,甚至國家安全的維系,帶著這樣的信念,懷著遠大的格局,本來無名的平凡工人,也煥發出平民英雄的巨大光輝,為我們的社會照亮平穩安全的未來。
格局大的人往往會舍己為國,不惜犧牲自己的安危換來國家的穩步發展。消防員們鏖戰四天四夜,腫泡布滿了他們這樣年紀不該有的滄桑的手掌,只為換來自然保護區的完整,留存住國家對生態多樣性保護的碩果。工程院士林俊德在生命的終期依然強忍劇痛,上交科研資料。這無一不是格局大之使然。格局之遠大,猶如內心里的一份召喚,心中的格局越遠大這份召喚便越遠大,越堅定。而因了這份召喚所做出的事情便成為了格局的“外顯子”。
《論語》中有言:“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其所蘊含的哲理也是在呼吁我們萬不能以個人的得失為自己這一生的追求,更應該以國家的利益為重,只有國家強盛興旺,人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居樂業的美滿生活。也唯有擁有大格局的人,才能深層次的理解“家國”之間的紐帶,深明“格局”的大義。
大變局呼喚大格局,大時代需要大情懷。如今節奏持續加速的時代,人與人間的交流隨之驟減,人心的交換也越顯惜珍。然而,正如習主席所說言:“中國人民的特質稟賦不僅鑄就了綿延幾千年發展至今的中華文明,而且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發展的腳步,以及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格局作為最基礎卻又最需要重視的特質,十分需要每位中國人的以身示驗,唯其如此,歷史責任才能被扛起,時代命題才能得到解答,時代擔當才能得以展現。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