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5-03-19 22:45:50
1.中國古代對外關系的一些基本規律
(1)條件:政治基礎(社會環境)+經濟基礎+文化基礎+對外交通+對外政策;中國古代先進的經濟、科技文化是發展對外關系的重要基礎;政府的對外政策,政局的穩定和交通的發展,以及交通工具的進步等,也是其重要條件。
(2)內容:反對外來侵略、援助鄰邦國家、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政府使節互訪、對外政策等。
(3)目的: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宣揚中國聲威,擴大在海外的影響,樹立大國形象;發展貿易,豐富自己的經濟生活,經濟上互補互利;學習外國文化,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促進社會進步;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封建統治。
(4)特點:先陸路貿易,后海路貿易;以官方貿易為主;官方貿易不以營利為主,而以加強友好往來為主;對外貿易與文化交流同步進行;對外貿易促進了民族融合,如回族的形成;我國古代的對外關系以友好為主流;從對外開放到閉關鎖國。(前四點又是中國古代貿易的特點。)
(5)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四條渠道:一是貿易,包括官方貿易和民間貿易兩種形式;二是官方派遣使節、留學生等;三是通過宗教人士實現;四是通過戰爭。
(6)古代對外關系頻繁的原因、表現及影響:①原因: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對外交通發達;實行開明的外交政策。②表現:政治軍事外交往來;經濟貿易往來;科技文化交流。③影響:增進了中外雙方的了解、聯系和友誼,促進了中外雙方的發展。
(7)對中國古代對外關系發展的主流的認識:中國古代對外關系的主流是友好平等待人,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開展經濟文化交流。
(8)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啟示:對外開放,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才能促進社會進步,閉關鎖國只能造成國家和民族的落后;加強聯系,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是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適應歷史發展趨勢者存,逆歷史發展潮流者亡;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是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條件;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國人民同外國交往的主流,說明我國古代人民是愛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