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5-03-30 16:17:32
考點三 分析重點段落作用
常見題型
1. 首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聯系全文,簡要分析結尾的妙處。
3. 分析該段在結構和內容上起什么作用。
4. 某段內容似乎和故事內容關系不大,能否去掉?為什么?
方法點撥
該考點主要考查對重點文段內容與文章整體內容之間關系的分析及對結構安排的把握能力。總的來說,常考的重點段落有:首段、尾段、過渡段、環境或景物描寫語段以及其他與文章主要內容形成呼應、對比或補充說明文章內容的段落等。
分析重點段落的作用,一般可以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入手:
內容上:
1. 分析其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比喻義、象征義、引申義)。
2. 分析其如何起到點明主旨、升華主題、畫龍點睛或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等的作用。(注:語段的比喻義、象征義、引申義,表現的人物思想、性格,點明全文的思想意義等,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進行簡要說明。)
結構上:
1. 首段:(1)開門見山,開篇點題;(2)統攝全篇,領起下文;(3)設置懸念,引起讀者興趣或思考;(3)渲染氣氛,奠定基調;(4)引出下文,為下文作鋪墊或埋下伏筆等。
2. 尾段:(1)總結全文,深化、升華主旨,含蓄深刻;(2)呼應前文或文章標題,使結構嚴謹;(3)卒章顯志(篇末點題),畫龍點睛;(4)承接上文,啟發聯想,暗示、點明或揭示主旨等;(5)獨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深長,給人啟迪,發人深思等。
3. 過渡段: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 環境或景物描寫語段:(1)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烘托或渲染××的氣氛(營造××的氛圍),奠定××的基調;(2)為下文埋下伏筆或作鋪墊;(3)表現(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4)暗示社會環境;(5)設置××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6)深化主題,與開頭形成照應;(7)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8)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5. 其他段落:(1)承接上文;(2)總結上文,引起下文;(3)為后文作鋪墊、埋伏筆等。
答題格式:
1. 首尾段作用:①結構上的作用+聯系文章內容;②內容上的作用+聯系文章內容。
2. 過渡段作用:①結構上,承上啟下;②內容上,上承××,下啟××。
3. 寫景段落作用:①語段描寫了××/交代了××;②暗示/烘托/渲染/營造了××的氣氛;③為下文××作鋪墊/表現了(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品質/形象。
4. 段落能否刪去:
(1)①不能。②理由:該段在結構上與上下文的關系是××,在內容上與上下文有著××的聯系。③所以不能刪去。(視具體情況也可加上“如果刪去,則××”)
(2)①能。②理由:文章內容寫的是××,本段內容寫的是××,與文章內容聯系不大(無關)/文章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情感)是××,而本段體現的是××;③去掉后行文更簡潔,內容更集中/本段內容表達的主題與文章主題思想(情感)無關(相悖);④所以可以/應該刪去。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