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5-03-31 22:26:46
十九、自然環境及其影響
61.試分析我國地勢特點及其影響。
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影響:①西高東低,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②使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加強了沿海與內地的聯系;③在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豐富。
62.為什么我國發射的載人飛船著陸點大多選擇在內蒙古高原?
�、俚貜V人稀,有利于安全;②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觀測;③地勢平坦開闊,有利于著陸。
63.試分析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分布特點:南方溫暖,北方寒冷,南北溫差大;形成原因:冬季南方正午太陽高度較大,白晝較長,地面吸收太陽輻射量較大;同時,北方正午太陽高度較小,白晝較短,地面吸收太陽輻射量較��;冬季風對北方影響較大,加劇了南北的溫差。
64.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位置在哪些?原因是什么?
位置: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
65.我國夏季氣溫最高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魯番盆地,試分析其原因。
�、俸0蔚停瑲鉁馗撸虎诘匦畏忾],熱量不容易散發;③離海遠,受海洋影響小。
66.試分析我國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及其影響。
原因:①國土遼闊,南北跨緯度廣;②地形復雜多樣;③海陸差異大,跨多個干濕區。影響:①動植物資源豐富;②開展農、林、牧、漁等多種農業經營;③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67.為什么中國南方是“魚米之鄉”,而同緯度的西亞和北非等卻是熱帶沙漠?
�、僦袊鴸|部海陸差異大,為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②西亞和北非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降水少,蒸發量大。
68. 試分析我國夏季風的活動規律和影響。
規律:每年4月開始,由南向北推移,9月由北向南撤退。因而中國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長。影響:夏季風的影響是導致中國降水時空不均的主要原因。夏季風的進退也影響中國大陸東部雨帶的推移。夏季風的進退“失常”,往往會造成旱澇災害。雨帶如果推進遲緩,久久徘徊在南方,會導致“南澇北旱”;如果推進迅速,且在北方滯留時間長,則容易“北澇南旱”。
69.“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述的是我國什么地形區?試分析其形成原因。
地形區:橫斷山脈。形成原因:①緯度較低,海拔較高,氣候的垂直變化顯著;②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豐富,降水充足。
70.東北——西南走向的大興安嶺,對我國氣候有顯著影響,列舉大興安嶺的地理意義。
�、俅笾屡c400mm等降水量線重合;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界線;③大致是內流區與外流區的界線;④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界線;⑤我國地勢二級階梯與三級階梯的界線——內蒙古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界線;⑥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的界線。
71.試分析我國南方地區、華北地區和東北地區河流的水文特征。
南方地區:水量大、汛期長,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結冰。華北地區:水量不大,汛期較短,含沙量大,且冬季河流有結冰現象。東北地區:比華北地區河流水量較大,含沙量小,結冰期更長,且春季積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風來臨又形成夏汛。
72.長江中下游地區被稱為“黃金水道”,試分析其原因。
�、俳熕�,主要流經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多,水量大;②流經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水流平穩,有利于航運;③支流眾多,且南北分布,增加通航里程;④主要流經亞熱帶區域,無結冰期,四季通航;⑤流域內人口眾多,經濟發達,貨運需求量大;⑥便于與鐵路、公路、運河、海運等其他運輸方式實現聯合運輸。
73.試分析洞庭湖面積不斷減小的原因、危害及對策。
原因:①泥沙淤積;②圍湖造田。危害:對長江洪水的調蓄能力降低,容易導致洪澇災害。對策:①中上游植樹造林;②退田還湖。
74.長江被稱為“水能寶庫”,試分析其水能豐富的原因。
①流經階梯交界處,落差大;②主要流經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多,且支流眾多,水量大。
75.試分析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原因:黃河中游水土大量流失,進入華北平原,水流變緩,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措施:當務之急是加固堤壩,長久之計是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最新措施是小浪底調水沖沙。
76.試分析黃河凌汛的形成原因、發生凌汛河段的判斷依據。
原因:由于較高緯度河段秋冬季節封凍早,冬春季節解凍遲,容易形成冰壩,阻塞較低緯度的河道來水,導致河堤決口。依據:河水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