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5-03-31 23:19:40
第七章 力
1 . 力: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用字母 F 表示。
(1 ) 力的作用特點: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注意: ①一個力的存在, 必須同時有施力物體、 受力物體。
②不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3) 力的單位: 牛頓, 簡稱牛(N)。 (4)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點。
(5) 力的示意圖: 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將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
(6)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形狀。
2. 彈力: 常用字母 F N 表示。
(1 ) 彈性形變: 物體受力會發生形變, 不受力時又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 這樣的形變叫彈性形變。
(2) 彈力定義: 發生形變的物體, 由于要恢復原狀, 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
產生條件: 兩個物體直接接觸、 發生彈性形變。
(3) 彈簧測力計:
① 原理: 在彈性限度內, 彈簧受到的拉力與彈簧的伸長量成正比。
② 使用: a, 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b, 指針調零。 c, 測量時, 彈簧伸長方向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
d, 讀數時, 視線垂直刻度盤。
3. 重力: 用字母 G 表示。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方向: 豎直向下。
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 質地均勻、 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上。
大小: 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關系式: G =mg, 其中 g =1 0N/kg。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