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5-05 21:01:46
篇目2:《送東陽馬生序》
一、主題概述
本文作者通過寫自己年輕時求學的困難和刻苦學習的經歷,說明能否學有所成,關鍵在于自己的勤奮和專心,以此勉勵馬生珍惜現有的學習條件,勤奮學習,應德業雙修,有所成就。
二、文言知識積累
(一)通假字
①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
②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穿)
(二)古今異義
1.余幼時即嗜學
古義:我;今義:剩下。
2.走送之
古義:跑;今義:走路,步行。
3.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古義:借;今義:跟“真”相對。
4.嘗趨百里外
古義:曾經;今義:品嘗,嘗試。
5.媵人持湯沃灌
古義:熱水;今義: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6.日再食
古義:兩次;今義:表示又一次。
7.右備容臭
古義:香氣;今義:(氣味)難聞,跟“香”相對。
(三)一詞多義
1.無從致書以觀(書籍)
撰長書以為贄(信)
2.余因得遍觀群書(能夠)
求而不得者也(得到)
3.益慕圣賢之道(學說)
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說,談論)
4.援疑質理(詢問)
非天質之卑(資質)
5.今諸生學于太學(各,眾多)
假諸人而后見也(之于)
(四)詞類活用
1.手自筆錄(名詞作動詞,動手)
2.手自筆錄(名詞作狀語,用筆)
3.寓逆旅(名詞作動詞,住)
4.戴朱纓寶飾之帽(名詞作形容詞,裝飾著朱纓的)
5.腰白玉之環(名詞作動詞,腰佩)
(五)特殊句式
倒裝句
1.弗之怠。(否定句中代詞“之”作賓語,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為:“弗怠之”)
2.每假借于藏書之家。(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每于藏書之家假借”)
三、思考探究
1.文中先寫自己少年求學的艱難與刻苦,目的何在?
目的在于激勵馬生不要辜負良好條件,鼓勵馬生刻苦、勤奮地學習,成為德才兼備的人。
2.本文是寫給馬生的,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寫自己求學的事?
作者現身說法,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馬生勤奮學習,增強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3.本文采用對比的寫法,請舉出一例,談談這樣寫的好處?
將同舍生的豪華衣飾和自己的蘊袍敝衣做對比,更加突出作者求學條件之艱苦,體現他不慕虛榮、不畏艱難、刻苦讀書、勤奮求知的精神。
4.讀完全文,你覺得應該學習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質?
對讀書有濃厚的興趣,為學有所成,不畏艱難,有克服困難奔向目標的堅定決心和毅力以及謙虛有禮的美好品質。
5.你從作者的讀書經歷中得到哪些啟示?
①學習要勤奮;②求師要誠心;③學習中需要不斷克服并戰勝困難;④學習要有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等等。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