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5-05 21:09:35
篇目1:《桃花源記》
閱讀下面的兩篇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南城獨當陽,城下多裁桃花。余以花朝①后一日,呼陳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榼②,同胡安甫、宋賓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東,有桃花蓊然。推戶闖入見一老翁具雞黍餉客。余輩沖筵前索酒,請移酒花下。老翁愕視,恭謹如命。余亦不通姓字,便從花板酒杯③,老饕④一番。復翠桃枝,坐花叢中,以藏鉤⑤輸贏為上下,五六人從紅雨中作活轆轤,又如孤猿狂鳥,探葉窺果,惟愁枝脆耳。日暮乃散。是日也,老翁以花朝為生辰,余于酒后作歌贈之,謂翁明日請坐卮⑥脯為壽。
昔陶征君⑦以避秦數語,輸寫心事,借桃源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齒,無一人為花作津梁⑧,傳之好事者。自余問津后,花下數日間,便爾成蹊。第⑨賞花護花者,舍吾黨后,能復幾人?幾人摧折如怒風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闌珊狼藉⑩?則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謂功罪半之矣。
(選自陳繼儒《游桃花記》)
【注釋】①花朝:舊俗以農歷二月十五日為百花生日,號花朝節,又稱花朝。②榼(kē):古代盛酒或貯水的器具。③花板酒杯:即梨花杯。④老饕:貪吃。⑤藏鉤:古代的一種游戲。卮:常用來盛酒的器皿。⑦陶征君:指晉代大詩人陶淵明。⑧津梁:橋梁。第:只管,只。⑩闌珊狼藉:衰敗零落。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阡陌交通交通:
(3)謂翁明日請坐卮脯為壽明日:
(4)便爾成蹊:
2.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虛詞的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
A.并怡然自樂屋舍儼然
B.乃不知有漢乃記之而去
C.余于酒后作歌贈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D.則小人于桃花一公案行者休于樹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余輩沖筵前索酒,請移酒花下。
4.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畫兩處)
推戶闖入見一老翁具雞黍餉客
5.【甲】文表現了作者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理想和。【乙】文一方面表達,另一方面又表達了作者對桃花被人隨意摘折的痛惜。
【答案】1.類交錯相通第二天路,路徑2.A3.(1)他們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就更不必說魏晉了。
(2)我們這群人沖到筵席前索要酒肉,請求將酒肉筵席移到桃花樹下。4.推戶闖入/見一老翁/具雞黍餉客5.對黑暗現實生活的不滿游覽桃花林的閑適隨性
【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文重點實詞的意思。
(1)句意: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屬:類;
(2)句意:田間小路交錯相通。交通:交錯相通;
(3)句意:作為老翁第二天過壽的賀禮。明日:第二天;
(4)句意:桃花樹下就踏出了一條路徑。蹊:路,路徑。
2.本題考查文言文重點虛詞的意思。
A.……的樣子/……的樣子;
B.竟然/于是;
C.代詞,代指老翁/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D.介詞,引進對象,相當于“對”/介詞,引進處所或時間,相當于“在”;
故選A。
3.本題考查文言文重點句子的翻譯。我們在的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1)乃:竟然;無論:更不用說;此句為省略句,省略主語,翻譯的時候要將主語“他們”補充出來;
(2)余輩:我們;索:索要;請:請求。
4.文言文重點句子的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
“推戶闖入見一老翁具雞黍餉客”的意思是:(我們)推門闖入一戶家,見到一位老翁,準備了雞肉米飯招待客人。“推戶闖入”是連續動作,后要斷開;“見一老翁”是“推戶闖入”后的結果,因此需要斷開;“具雞黍餉客”表示老翁的行為動作,因此需要斷開;故可斷句為:推戶闖入/見一老翁/具雞黍餉客。
5.本題考查對文言文材料內容的理解。
第一空:由甲文“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和“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可知,桃花源來到這里的原因是躲避外界的戰亂,而且在聽過漁人講述外面的世界之后仍舊不愿意出去,還不希望被外界打擾,可以推測如今外界的生活并不太平,結合東晉末年戰亂的社會狀況,可總結為:作者對黑暗戰亂的現實社會的不滿。
第二空:乙文“余亦不通姓字,便從花板酒杯,老饕一番。復翠桃枝,坐花叢中,以藏鉤輸贏為上下,五六人從紅雨中作活轆轤,又如孤猿狂鳥,探葉窺果,惟愁枝脆耳。日暮乃散。”的意思是:我們也沒有(與老翁)互通姓名,就用梨花杯暢飲一番。又攀上桃樹枝,坐在花叢中,憑藏鉤游戲的輸贏確定名次,五六個人在落花叢中像轉轆一樣翻滾,又像孤猿狂鳥,探視花葉窺探果實,只擔心枝條太細脆。到了日落時分才散去。可知作者一行人的閑適隨意。
【點睛】參考譯文:
(甲)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靠捕魚為生。(一次漁人)沿著小溪劃船,往前行,忘記了路程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兩岸幾百步以內,中間沒有別的樹木,花和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漁人對此感到非常驚異。(漁人)又向前劃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
桃花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沒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邊有個小洞,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漁人就舍棄船上岸從小洞口進入。起初洞口很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漁人又向前走了幾十步,一下子變得開闊敞亮了。只見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村里面,來來往往的行人,耕種勞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桃花源的人)一見漁人,竟然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里兒來的。(漁人)細致詳盡地回答了他們,人們就把漁人請到自己家里,擺酒殺雞做飯款待他。村里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客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個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這個漁人一一給(桃花源中的人)詳細地訴說他知道的事情,(他們)聽了都很驚嘆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里,都拿出酒菜飯食來款待他。漁人居住了幾天,告辭離開。這里面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界的人說啊!”
(乙)南城唯獨向陽,城下多栽種桃花。我在花朝節后的一天,叫上陳山人父子,暖了酒提上盛酒的小植,和胡安甫、宋賓之、孟直夫(一起)渡過河,來到城東,(此處)桃花十分繁盛(我們)推門闖入一戶家,見到一位老翁,準備了雞肉米飯招待客人。我們這群人沖到筵席前索要酒肉,請求將酒肉筵席移到桃花樹下,老金很驚愕,(但仍然十分)恭謹地依從了我們的要求。我們也沒有(與老翁)互通姓名,就用梨花杯暢飲一番。又攀上桃樹枝,坐在花叢中,憑藏鉤游戲的輸贏確定名次,五六個人在落花叢中像轉轆一樣翻滾,又像孤猿狂鳥,探視花葉窺探果實,只擔心枝條太細脆。到了日落時分才散去。這一天,老翁(權且)將花朝當作生日,我在酒后作了歌詩贈送給他,作為老翁第二天過壽的賀禮。
昔日陶淵明用《桃花源記》書寫一段心事,借桃花源作寓言,并非真有桃花源。現在桃花近在城郊,卻沒有一個人為花做媒,傳播消息給好事者。自從我來到此處游玩后,幾日之內,桃花樹下就踏出了一條路徑(來的人很多)。只是前來賞花護花的人,除去我們這群人外,還能有幾人?又有幾人用暴風驟雨的手段摧折桃花,致使地下一片紅色的花瓣亮敗零落?那么我對于桃花這一事情,可以說是功過參半了吧。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