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5-05 21:10:18
篇目3:《北冥有魚》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選自《莊子·北冥有魚》)
【乙】
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9.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怒而飛怒: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
B.志怪者也志:記載。
C.去以六月息息:氣息,這里指大風。
D.野馬也野馬:未經人馴養的馬。
10.下列對【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B.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C.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D.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
12.甲文中主要展現大鵬怎樣的形象?
13.莊子筆下的“鵬”這一形象對后世影響深遠,請根據原文,寫出一個與“鵬”有關的成語。
14.結合【乙】文簡要分析斥鵎的形象。并說說比起【甲】文中的鵬,你更欣賞哪一種形象?
【答案】9.D10.B11.(1)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顏色呢?還是因為天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2)里面有條魚,它的身子有幾千里寬,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作鯤。12.碩大無比、力大無窮、志存高遠、善借長風的形象。13.成語:鵬程萬里、鯤鵬展翅、扶搖直上等。14.斥鴳不可能理解大鵬展翅高飛的理想境界,它們認為“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就是飛翔,不必像大鵬一樣飛到九萬里高空再飛翔。所以斥鴳目光短淺。我更欣賞鵬。只有心懷遠大的理想,才能讓自己的人生走出更美麗的舞步。如果目光短淺,不思進取,那么只能原地踏步,永遠領略不到美麗的人生。
【解析】9.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翻譯。
D.有誤,野馬,指游動的霧氣。古人認為:春天萬物生機萌發,大地之上游氣奔涌如野馬一般。
故選D。
10.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本句翻譯為:它打算飛到哪兒去?我奮力起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盤旋于蓬蒿叢中,這也是我飛翔的極限了。彼,它,指大鵬鳥;且,將要;奚,疑問代詞,哪里;適,動詞,到,往,去。彼且奚適也?是賓語前置句,應為彼且適奚也?故其后應斷開;上,名詞用作動詞,向上飛;其后應斷開;下,名詞用作動詞,落下,其后應斷開;翱翔,謂語,蓬蒿之間,補語,句中省略了“于”,應該是“翱翔于蓬蒿之間”,其后應斷開。據此斷句為: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故選B。
11.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翻譯。
(1)重點詞:蒼蒼,深藍;其正色邪:或許是上天真正的顏色?其,抑,或許;正色,真正的顏色;邪,同“耶”,疑問語氣詞;極:盡。
(2)重點詞:其,代詞,代指這條魚;廣,寬度;未,沒有;修,長。
12.本題考查形象分析。
結合“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意思是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可知大鵬碩大無比;
結合“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可知大鵬力大無窮;
結合“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環繞著旋風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乘著六月的風離開了北海可知大鵬善借長風;
結合“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鵬往下看的時候,看見的應該也是這個樣子,可知大鵬志存高遠。
13.本題考查成語積累。
結合“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成語有鵬程萬里,大鵬鳥飛行的路程有一萬里那么遠,比喻前程遠大;
結合“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成語有鯤鵬展翅,指鯤魚化為大鵬鳥,一飛數萬里。用以比喻前程遠大,不可限量;
結合“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成語有扶搖直上,暴風自下急遽的盤旋而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志;成語還有鵬摶九天,比喻人奮發有為;
結合“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成語有萬里鵬翼,比喻前程遠大。
例:成語有鵬摶九天,萬里鵬翼。
14.本題考查對文中重要形象的理解。
根據“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意思是斥鴳譏笑它說:“它打算飛到哪兒去?我奮力跳起來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了下來,盤旋于蓬蒿叢中,這也是我飛翔的極限了。而它打算飛到什么地方去呢?”可知,斥鴳目光短淺,只看眼前。所以根據以上內容,應該更欣賞鵬,因為大鵬目光遠大,心懷理想。
例:我更欣賞鵬。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只會達到很低的目標,像大鵬一樣目光遠大,有遠大目標,才會實現人生理想,成就美麗人生。
【點睛】參考譯文:
[甲]
北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云彩。這只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子。《齊諧》這本書,是記載一些怪異事情的書。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繞著旋風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乘著六月的風離開了北海。”像野馬奔騰一樣的游氣,飄飄揚揚的塵埃,活動著的生物都因為風吹而運動。天空蒼蒼茫茫的,難道就是它本來的顏色嗎?它的遼闊高遠也是沒有盡頭的嗎?鵬往下看的時候,看見的應該也是這個樣子。
[乙]
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個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種魚,它的脊背有好幾千里,沒有人能夠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做鯤,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鵬,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開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鵬鳥奮起而飛,翅膀拍擊急速旋轉向上的氣流直沖九萬里高空,穿過云氣,背負青天,這才向南飛去,打算飛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譏笑它說:“它打算飛到哪兒去?我奮力跳起來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了下來,盤旋于蓬蒿叢中,這也是我飛翔的極限了。而它打算飛到什么地方去呢?”這就是小與大的不同了。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