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5-05 21:11:36
篇目1:《三峽》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選自酈道元《三峽》)
【乙】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邀;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吳均《與朱元思書》)
【丙】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②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
(節選自陸游《入蜀記》)
【注釋】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賢的場所。②太、華、衡、廬:泰山,華山,衡山,廬山。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是日/天宇晴舞/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B.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C.是日/天字晴霽/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D.是日/天字晴霧/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略無闕處。闕:通“缺”,空隙、缺口
B.泉水激石激:沖擊、撞擊
C.峰巒上入霄漢上:上方
D.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悉:都、全
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乙】兩文都寫到“猿鳴”,【甲】文猿鳴凄異、哀轉,聽者淚沾裳;【乙】文猿鳥亂鳴,傳達的是一種生命氣息,體現作者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
B.【甲】【丙】兩文都寫了三峽風光,但【甲】文抓住季節特點,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整體描繪了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丙】文主要寫了巫山神女峰一帶的奇景。
C.【甲】【乙】【丙】三文都寫到“山”,卻各有特點。【甲】文中的山連綿不絕;【乙】文中的山高聳入云。【丙】文中的山,高聳入云,山腳直插江中。
D.【甲】【乙】【丙】三個文段所抒發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都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4.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句子。
(1)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
(2)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
【答案】1.B2.C3.D4.(1)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那些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
(2)參拜了妙用真人祠(祠堂)。妙用真人就是大家(世人)所說的巫山神女。
【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
句意: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無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幾片白云,就像鳳凰、仙鶴在飛舞,徘徊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散去
“是日”表示時間,應斷開;“天宇晴霽”總說天氣情況;“四顧無纖翳”進一步說明天空無云的情況,應斷開;“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片”中“惟”表示轉折,說明例外之處,應斷開;“如鸞鶴翔舞徘徊”運用比喻形容“白云數片”的景象,在“如”前斷一處;“久之不散”也是形容白云,應斷開;
正確劃分為: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故選B。
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C.句意為:峰巒高聳沖上云霄。上:向上;
故選C。
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辨析。
D.有誤,乙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襯出山水之美,也抒發了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故選D。
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
(1)重點詞語:鳶飛戾天:鳶,俗稱老鷹,善高飛,是一種兇猛的鳥。戾,至。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息,使……平息,使動用法。經綸世務者:治理國家大事的人。經綸,策劃,治理。世務,政務。窺谷忘反: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窺,看。反,通“返”,返回。
(2)重點詞語:謁:參拜。即:就是。世所謂:大家(世人)所說的。
【點睛】參考譯文:
(甲)在七百里的三峽之間,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山峰像屏障一樣,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見太陽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乘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中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峰間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趣味無窮。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肅殺凄寒,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凄慘悲涼,在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停止。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凄涼得令人眼淚打濕衣裳。”
(乙)煙霧都消散盡凈,天空和群山融為一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任憑船隨意向東或向西漂流。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獨異,天下獨一無二。
水都是淺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像飛奔的駿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木,讓人心生寒意,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間泉水沖擊著巖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長久不斷地鳴叫,猿不停地啼叫著。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國家大事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間也昏暗如黃昏;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露出陽光。
(丙)二十三日,經過巫山凝真觀時,參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說的巫山神女。祠廟正對著巫山,峰巒高聳沖上云霄,山腳徑直插入江水中。人們議論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見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纖細峻峭。……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無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幾片白云,就像鳳凰、仙鶴在飛舞,徘徊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散去,也是很覺得奇異的一個現象啊。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